“平安夜怎么过?”这两天听了不少这样的问题,我每次都认真回答,“我不过圣诞节”。圣诞节,西方宗教情境的节日,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有身边朋友说,其实我也不过圣诞节,不过,我喜欢这个节日的气氛,尤其是平安夜,多安详,多平和。我就说,你觉得的气氛,哪里真的是你“觉得”的,你既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浸淫在西方文化中,你的圣诞节气氛,不过是商家的营造而已,是市场的营销而已;而营造和营销的唯一目的,不过是要挖你口袋里的银子而已。你以为那是你喜欢的,其实,你只不过是被商家的精心策划击中的一个靶子,营销数字的一个组成罢了。朋友听了点头称是。
的确,中国人过除夕,吃年夜饭,是种文化传统,透着浓浓年味;中国人,却因为商家的造势和“蛊惑”,硬要去吃一顿圣诞大餐,过个圣诞节,实在大可不必。不只圣诞节,其他诸如订婚要戴“戒向其他男女染指”的戒指,女孩子结婚一定要穿上“圣洁”的婚纱之类,爱她就给她……之类,都是商家打造的梦想。
无所不在的商业大潮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将梦想塞入消费者头脑,让消费者认同为自己的梦想,左右着消费者的审美和感觉,并要求你为这个梦想埋单。商家不厌其烦、大张旗鼓塑造种种形象,比如成功人士、比如时尚达人、比如品质生活、比如非凡气质,然后等待你心悦诚服地对号入座,以为“那正是我喜欢的”——你当然可以喜欢,但请付费。
被商家的宣传左右不仅要付出金钱的代价。当我们越来越迷失其中,把每一个节日、每一个活动、每一个场合,都简化成一次商业活动;当我们发现,离开了商家的布置,我们甚至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休闲、有什么可以表达、有什么可以追求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因为这丰富的商业文化而变得如此贫乏。
如果要表达对恋人的爱意,不是,或不仅是送她/他一样东西、吃一顿大餐、看一场大戏,而是简单地写一封信,说几句贴心的话——你还有这个能力么?他/她,还懂得欣赏么?
因此,我不过圣诞。我如果要过节日,天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