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天又闻野菜香
程超寰
  程超寰

  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就描绘了一幅青春女子在河中捞取野菜的农家图画。明末清初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忆董小宛善于腌制野菜,“使黄者如蜡,碧者如菭。蒲藕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之类,无不采入食品,芳旨盈席”,则展现了古人烹制野菜时的厨艺和热闹场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录了他那个时代野菜的采食情况。如东风菜:“宜肥肉作羹食,香气似马兰,味如酪。”马齿苋:“处处园野生之……人多采苗煮晒为蔬。”鱼腥草:“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蕨菜:“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上面随便列举的几种野菜,至今仍是美食家青睐的热门选择。

  人们食用野菜,最早是为了度饥荒。明《救荒本草》收载可食植物414种。明《野菜谱》收录救荒野菜60种,每种野菜附诗一首,意蕴凄苦。而如今,食不果腹的年代早已结束,食用野菜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享受。这些来自山野的植物,登堂入室,在众多名厨手中脱胎换骨,成为席间佳肴、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

  食用野菜有很多好处。但是,凡事总有度,过犹不及,有时还可能有害。所以,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野菜的取材要新鲜。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流失,口味变差。洗切和下锅烹调之间的时间不宜间隔过长,避免造成维生素、无机盐的损失。

  其次,不能拉进篮里就是菜。不认识和容易发生误认的野菜不要食用,以免中毒。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引起重视。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粮食极端困难,只能靠采挖野菜充饥,为了教战士们识别野菜,防止中毒,红军专门成立了野菜识别委员会。

  其三,多数野菜性寒凉,故脾胃虚寒者宜慎用。鱼腥草等少数野菜有微毒,多食有害健康;一些蕨类野菜含过敏物质,多食可能引起身体不适。总之,食用野菜要适度,不要因贪食而过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运动汇
   第A14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构建良好“礼生态”
走进伊丽沙伯医院
智慧快餐
OK谈趣
遇到护工小罗
今宵灯谜
春天又闻野菜香
“智斗”
无法起锚的续航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4春天又闻野菜香 2014-04-06 2 2014年04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