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facebook、微博、微信……网络高速发展以来,让我生出一种“乱石崩云、惊涛骇浪”般的爆炸感,只要指尖滑键,新奇的刺激即如涌动的春潮,向你迎面袭来;新鲜的人事物,真是火树银花,魅力四射,引动多少青春学子昂扬的心,恰似破茧欲飞的翩翩彩蝶!
回想我的少女时期,电脑和手机还没问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多倚重书信纸笔,这相对静美的悠悠岁月,更有助于阅读和写作。专心的“胡思乱想”、和三两好友“谈文论艺”(无非是交换一些诗人、作家作品的阅读心得罢了),可以说是当年最常进行的自娱活动。
近些年在捷运上,很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默默观察车厢内的学生们,都在看些什么?做些什么?打量结果很有趣:七成以上的低头族都使用一指神功,忙着在手机上“划船”;另外群聚的三成,会时不时发出轰然笑声,尽管我倾耳聆听,也听不出个所以然,就在大家笑不可抑,相互搥打之际,我也若有所悟的跟着笑出声来。
是的,我想到自己了。想起自己中学时期做过的一些傻事、妙事。那时和同班同学陈立宇、赵怡德仿大仲马的《侠隐记》,结盟为“三剑客”,很热心地帮同学排难解忧;我们着迷小说和名著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日瓦戈医生》《基度山恩仇记》;黄梅调《梁山伯和祝英台》《七仙女》更是唱得废寝忘食,似懂非懂的《红楼梦》,也让贾宝玉和林黛玉成为我们对爱情的最初憧憬。
“为赋新词强说愁”,谁说不是“过渡青春”的一味灵药?因为太满溢的热情、太不知如何调理的迷惘,太朦胧对生命之谜的好奇,让可爱的少女们都选择了淡淡的愁绪和浓浓的痴心。“青春”,使盈眶的泪水成为浪漫的选择,人鱼公主和仙履鞋更是最高级的梦境。
“冰冷的铜棺,缭绕的烟雾,无声的叹息。嗳,命运便是这样叩门……”当我翻开少女时期的作文簿,不禁脸红。一个连生命之门都未曾敞开的女孩儿,竟然煞有介事地写着关于失落的文字:“你说秋天代表失望,但没有失望哪有希望?你说秋天代表痛苦,但没有痛苦哪有快乐……”这无病呻吟,不正代表既茫然又勃发的成长过程吗?
常常怀念当年的国文课:赵维纲老师带领同学选读李后主的词,陈雄勋老师指导学生做律诗,邹子珍老师作文课开放自由命题,任我们畅所欲言……在经意与不经意地调教下,一株株小绿芽,就在文学的雨露中,绽放了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