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正值抗击“非典SARS病毒”的关键期,媒体上刊登了一则新闻:老凤祥向医疗机构赞助了价值近60万元的医用气管套;前两年,上海一家高校的教务主任也特地找到老凤祥,说要抢救一个大学生,希望购买气管套。生产珠宝首饰的老凤祥,怎么会和医疗器械扯上关系呢?
工艺精湛技术过关
这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讲起。当时,由于卓越的手工和铸模、及首饰工艺的独特技术,老凤祥被指定为国家生产医疗器械的定点单位,是全国四家指定生产商之一。老凤祥生产的气管套,分为切开气管套和普通气管套,气管套和心电图等都由医疗采购站直接包销。
老凤祥人始终为自己生产的气管套而自豪。当年,专用模具市面上没有卖,都是自己制作,手工开模、铸模,再用手工和机器相结合的工艺进行批量生产。他们告诉笔者,生产气管套技术含量高,有30多道工序。比如气管套用的无缝管是首饰行业的首创,工艺要求非常高,不仅有一个弯头,还要将厚粗的材料拉成细的,最终成品大约只有3.6mm到12mm粗细的12种标准规格。而老凤祥生产路路通等首饰首创的“编绳工艺”,也运用在了气管套中。
用料考究利润丰厚
由于要和人体皮肤、器官接触,气管套一定要使用银子,而老凤祥在生产中,发现不管是纯银还是925银,都非常软。于是,生产小组就自己配料,研发出了一种88银(含银88%),软硬恰当,正适合用来做气管套。这样精雕细琢出来的气管套,大受市场欢迎。现老凤祥银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顺曾担任过气管套组的组长,他感慨地说,组里集中了如陈水达、王勤拘、蔡善良等许多技术人才,大部分铸模高手和技术革新能手都被调来生产气管套。
老凤祥首席发言人王恩生回忆,他的师父刘庚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专家,生产气管套也给老凤祥带来了可观的加工费收益。据悉,当时加工一个气管套,国家规定的加工费为50元;气管套生产组30多人,一个月能生产5000多个气管套。而整家老凤祥厂当时有300多人,当时的工资也就三五十元,“相当于一个组养活一家厂”,这为老凤祥今后再发展首饰工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辛矣
老凤祥证券代码
600612.SH 900905.SH
本栏目由“老凤祥”倾情呈现本期顾问:
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首席发言人 王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