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帮我开的博客“创建”于2007年8月,晚了7年,也算赶上博客时髦的尾巴。
百度认为:“博客已经成为互联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网民几乎都会阅读博客,无论是传统新闻媒介的‘官方’新闻博客、与自己爱好兴趣相关的话题性博客或是纯娱乐博客,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两个特别钟爱的博客。博客真正兴起并成为互联网风景的重要组成,是在最近五到十年。”
自己写文章自己在博客上发表,记者作家兼任编辑总编,都是我自己。我乐此不彼,我在博客里寻找到了快乐。
我的博客曾经非常热闹过,“楼上”“楼下”的看客网友们就拙文发表着自己的观点。那个时候,每天就想着写博文,想着上博客看看网友们怎么评说?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一年的“八一”建军节前,有个网友看了我回忆军旅生涯的文章后,匿名“年轻的朋友”,给我送上鲜花、水果表示节日的祝贺!至今,我还不知道送礼者的真名。回报的方式就是努力写好博文,不敢怠慢,因为网友们还会来“踩”。
截至今天,我的博客还在,已经有近400篇博文,包括自己研究后贴上去的照片;四万二千多个人到俺“家”串门,粗略统计平均每天要有十几位访客,如果是现实,会是怎样的情境?
不仅写博客,我自己还开了微博,写短文,就是有点不过瘾,没写几个字就超了,这对我也是一种学习,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清一件事情也是一种能力啊!我还到“开心网”上和同事留言聊天,送“生日祝福”,就是不愿意在哪里“种菜”,那样的游戏我不感兴趣,始终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博客。
女儿说,现在谁还看博客啊。那意思就是别写啦。可是我不舍得,陪伴了我7年的博客,曾经给我带来精神快乐的博客,我要继续写继续贴!只要不发生老年痴呆。
我知道如今时髦的是微信。赶“微信”的时髦发生在2014年春节,肯定又晚了吧?查百度,知道自己又晚了!3年,还好还好。
记得今年春节,女儿带着孩子来家,饭毕,她说:“妈妈,我教你发微信吧,这样发宝宝的照片你就可以看到啦……”
我戴着老花镜学会了一点点操作技巧,好像不难嘛。最让我开心的是,可以“按住说话”给朋友们拜年,太方便啦!自己还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真好玩!
拿着手机研究,我发现了“发现”框,可以从“发现”框里点击相机镜头拍照片。第一个被摄对象是阳台上种在花盆里绿油油的香菜,那棵硕大的独苗青菜也被我发到微信上了。乘着假期在北京旅游的同事看到了马上回复:“好大的青菜啊,加点香菇把它烩了!”“不舍!”我回复……
有意思的微信,我想转发,自己研究研究,发成了;想发自己拍摄的录像,自己研究研究,也成功了!
博客,微博,微信,开心网;MSN、QQ聊天……什么时髦就玩什么。看来,要做个赶时髦的老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哈哈,学无止境。时髦永远在我的前面。
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