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属于日常监管
上周的“1·19”风波,起因就是证监会对45家券商融资业务检查后发布了对违规公司的处罚措施,导致1月19日券商股全线跌停,并带动银行、保险等金融股跌停,造成上证指数大跌260点。
由此,昨天市场又有传闻称证监会将重启两融检查,令市场一阵紧张,也是昨天尾盘大幅波动及上证指数下跌47点的一个原因。
对此,证监会新闻办表示,1月16日,证监会曾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根据整体安排,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这属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
从证监会的回应看,这次检查只是对46家还没有完成的检查继续下去。上周公布检查结果的45家券商基本是大券商,这次要查的46家券商以中小券商居多,应该影响没有那么大。
两融余额创新高
事实上,“1·19”并没有对两融业务产生实质性冲击,在短暂回落后,融资融券余额继续增长。1月27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达11314.38亿元,创历史新高。
显然,作为本轮行情一个重要推动力的融资,并没有因为证监会的检查而萎缩。应该说,融资融券本身并没有问题,至今没有出现大量风险问题。当然,券商需要严格按规定去做才能防范未来的风险,从这点来看,检查两融业务是为了健康发展,而不是打压。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余额保持增长,但资金融资的热度降温。去年12月4日至9日,上海股市每天融资买入额均超1000亿元。最近比较高的是1月21日,融资买入额为911亿元。本周前2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671亿元和750亿元。
最近融资余额较高的金融股出现大量融资偿还现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均呈现融资净偿还状态,说明融资有出有进,总体是健康的。
券商扩容炒作降温
因此,对证监会检查融资业务不必过度紧张,不必担心“1·19”行情重演。实际上,“1·19”的大跌本身就有券商股炒作过度的内因,去年12月涨幅过大导致市场一直有担忧心态,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夺路而逃的踩踏导致了“1·19”大跌。
券商股最近不断扩容,12月以来国信证券与申万宏源上市,昨天,发审委又通过了3家公司发行新股,其中有一家券商股,即东方证券。券商股扩容抑制了其过度炒作。比如,申万宏源本周一上市遭热炒,总市值接近3000亿元,仅以A股计算总市值已超过中信证券。记者前天刊发的文章指出以市场份额、盈利水平来衡量,这个估值显然不合理。周二、周三申万宏源连跌,昨报收17.17元,总市值缩至2550亿元,已低于中信证券。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股价最终会回归到合理的位置。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