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有一座中国最高的砖塔,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因为当年位于宋辽边境,曾被用来观察敌情,故名“料敌塔”。苏轼在定州任时,应曾登塔料敌。
料敌塔八角形,白墙灰檐。塔内文化遗产众多:宋人画了壁画,题了字,浓抹淡妆,潇潇洒洒;明人又作画,又题字,恭恭敬敬;清人又题字,端端正正。现代人的“题字”则豪放得多:字体在楷行草隶篆之外,走向在横竖正倒斜之间,一扫封建味,绝对后现代,语言古色古香,内容千篇一律:“某人到此一游。”此话的来历,至少要追溯到齐天大圣孙悟空。
料敌塔的脚下还有一座小塔,上面刻着一行大字:“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塔”,标准的楷书,字口如新。一行落款,凿损难辨。金石之躯,居然寿不如人:不过八年,碎尸三段,委骨穷尘。
登塔四望,定州这座普通的小城,丝毫没有边境的气氛。所料之敌安在?三截倒毙之躯。想当年鬼子在定州大唱“凯歌”,为“皇军”树碑立传之际,竟不知这种可笑的东西只配衬托出千年料敌塔的伟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