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一提到交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的民警,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的交警,每天面对的是重大工程、未开通道路的施工现场,大到全市性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小到一块标志、一根标线、一组信号灯的设置,其中都有着他们的研判和决定。
肖滨就是这样一个“另类”交警,肖滨所在的办公室叫作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路政设施处综合科。
肖滨写过一篇演讲稿,题目是《期待下一次的批评》。因为肖滨刚从事道路审批时,遇到的就是让她终生难忘的批评——
那一天,肖滨接到奉贤区浦卫公路建设单位打来的电话,说当地村民堵了路不让施工,理由是“交通设计不合理”。肖滨的心里“咯噔”了一下。
一到现场,此起彼伏的指责声震得人头脑发涨,肖滨只听清了一句话,就是“你们闭了眼睛瞎批”。肖滨顿时感到万分委屈,这条5公里长的道路,三四十张图纸,肖滨可是一块块标志看、一组组信号灯查、一根根标线审,没少用了心。好不容易才明白了原委:原来,一条浦卫公路从中隔断了他们的住宅和耕作的农田,而两边的隔离带又是全封闭的,因此,人和农用车都无法通过,除非去绕上很长很长一段路……当地一位老伯拉住了肖滨的手说:“你也要为我们多想想啊!”
肖滨可以肯定,浦卫公路的交通设计是合理的,不设隔离带是不合理的;老百姓的诉求是合情的,而隔离带的隔断却是不合情的。那么,是去坚持“合理”的规范,还是去迁就“合情”的诉求呢?肖滨的确应该多想想。她想出来了:在隔离带上开口。当这个想法冒出来的一瞬间,同时冒出来的是一身冷汗:横穿车来车往的公路,那不是太危险了吗?不过,各级领导肯定了这个想法,经过完善,终于完成了一个独特的设计:在两条隔离带上错位开口,让行人在横过公路时不仅能够看到对面车道的来车,而且有一段路程可以避让对面车道的来车;此外,在隔离带开口处画上斑马线,并在两边隔离带开口的前方设置行人过街的警示标志和菱形的减速标线,这样一来,一个既涉及交通规范又关乎民生的难题就在情理兼备中迎刃而解了。
当然,对于来自老百姓的称赞和感谢,肖滨同样怀有深深的渴望。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上海道路交通管理引入市民参与机制”从虹桥枢纽建设开始,但在事实上,早在浦东中环通车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尝试。可是,认识的真正深化却是在迎世博期间。这一年,集“轨、路、空”三位一体的虹桥枢纽港已经建成,需要有效引导广大驾驶员出入虹桥枢纽集散中心,更需要有效提升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视认性和便捷性。于是,肖滨所在的路设部门决定开展一次“换位体验虹桥枢纽集散交通便捷性”活动,通过“自驾”方式,从出行者的视角看交通标志,查找薄弱环节,提高问题管理能力。此后,肖滨和同事们制作了“虹桥枢纽高架道路标志标线仿真系统”,让广大市民可以登录上海交通安全信息网首页,点击“虹桥枢纽标志标线意见征求”浮动窗口,进入仿真系统,模拟驾驶员视角,对虚拟道路上所设标志、标线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仿真系统上网公示的第一天,点击量就达到了1.56万人次。整个公示期间,有近85%的网民对该仿真系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一个变“事后质疑”为“事前参与”的新举措,受到了市民群众广泛的欢迎。
十日谈
申城卫士
明日介绍一位机智的反骗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