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孩贝丽莎是我的学生,去年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学习汉语。为尽快融入中国文化氛围,提高自己的汉语交际能力,贝丽莎经朋友介绍,走进一个中国家庭当起了英语家教。那个中国家庭居住在上海浦东一处豪华别墅里,男主人经商,很少在家,女主人为全职太太,他们有个四岁的女儿,贝丽莎的工作就是每周工作五天,每天教小女孩说5小时英语。东家为贝丽莎提供的报酬是可以免费在别墅中食宿,另外每月给500元零花钱。贝丽莎曾提出希望签订一份工作合同,但遭到女主人拒绝:“当佣人还要签什么合同?真滑稽哦,我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不过女主人倒没忘记为“佣人”定下规矩,比如不允许与主人同桌吃饭,不允许使用主人卫生间,不允许带朋友来别墅等等。除了贝丽莎,别墅里还有一位专做家务的保姆和一位专为主人母女服务的司机,他们当然也属于“佣人”,只不过是“中国佣人”。
开学第一天,各国留学生在班上作自我介绍,贝丽莎开口就说:“我是英国留学生,一边在上海学汉语,一边当佣人”。全班同学一片哗然,纷纷从字典里寻找“佣人”一词的含义。作为汉语教师,尽管我试图以“家政服务员”、“家庭教师”等词汇来替代“佣人”,然而贝丽莎坚持认为自己的身份更接近“佣人”。理由是雇主家的保姆和司机也认为他们自己是“佣人”,因为在这栋别墅里,佣人是不可能奢望与主人平等的,哪怕是人格上的平等。贝丽莎给我举例,主人家的小女孩常常把吃剩下来的食物让保姆吃,保姆只好吃下去,只有当主人没看见的时候才敢偷偷倒掉。有一回小女孩把吃剩的蛋糕放在贝丽莎面前,贝丽莎不肯吃,小女孩就去她妈妈那儿告家庭教师的状。女主人对贝丽莎说:“我女儿给你吃她的东西是看得起你,做佣人就应该识相。”贝丽莎气得掉下眼泪,女主人却觉得她不知好歹。最让贝丽莎受不了的是,女主人喜欢在周末时呼朋唤友来别墅里打麻将。本来周末是贝丽莎的休息时间,但只要有客人来,女主人总爱把贝丽莎这个“外国佣人”叫到客人跟前炫耀一番,如同炫耀家里的古董花瓶或是名牌包包。那些来打麻将的客人往往会问贝丽莎一些她难以启齿的问题,比如问她有男朋友吗?两人同居过吗?她的英国家庭是否很穷,不然为什么来当女佣人?有些问题贝丽莎听不懂,就很认真地用手机录了音,到学校来请教老师。我甚至暗暗庆幸过贝丽莎的汉语水平还很有限,无法真正弄懂这些问题,否则的话她将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这栋别墅里的中国人?
前些天,贝丽莎的男朋友从英国来上海探望她,贝丽莎要去接机,特意提前一个星期就向女主人请了假。那天早上,当贝丽莎化了妆换好衣服准备去机场时,东家小女孩突然当着众人面嘲笑自己的家庭教师:“你今天穿的衣服是地摊货,太难看了,你的男朋友一看见你就不要你了,你还是在家里陪我玩吧。”当时别墅的男女主人都在一旁,他们不但没有制止女儿的无礼言行,反而哈哈大笑,称赞女儿聪明,小小年纪就会讲这样的话。贝丽莎终于忍无可忍,决定辞去家教工作,离开这个别墅里的中国家庭。既然当初女主人不肯签工作合同,那么贝丽莎也就有了随时离开的自由。第二天,别墅女主人给我打电话:“老师,帮忙劝劝英国小姑娘,只要她肯回来,我可以给她工资翻两番。”我告诉别墅女主人,贝丽莎的父母是英国北方的大农场主,她本人也是在十分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之后又考入了英国名牌大学。贝丽莎之所以要从别墅中出走,她在乎的不是钱,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别墅女主人听我这么说,立刻耍起有钱就任性的脾气:“老师,算了,算了,上海滩有的是外国人,只要肯出钞票,还怕请不到个教英文的?嘁。”
我支持贝丽莎终结这段别墅生活,内心却也为那个富裕的中国家庭感到遗憾,尤其是别墅里那个锦衣玉食的小女孩,因为她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失去了某种获得精神道德营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