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恢复原产科和儿科配置床位数
截至今天为止,包括“十一五”期间本市新建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分院(新增产科床位156张)、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新增产科床位194张)、闵行区妇幼保健院(新增产科床位58张)和卢湾区妇幼保健院等产科专科医院(新增产科床位33张),全市产科医疗机构已达到81家,产科床位总数3759张。市卫生局方面表示,这些机构和床位数“基本能够满足本市居民的生育需求”。
以聚焦“一高一低”(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核心目标,本市有关部门还正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市级综合医院恢复原产科和儿科配置床位数,加强产科和儿科服务能力建设。据悉,各区县将根据《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要求,逐年配置足够产科和儿科医疗资源,以满足本区域常住人口孕妇和患儿就近建卡分娩和就近诊疗服务的需求。各区县还将根据实际情况,鼓励社会资金举办符合要求的高端产科服务医疗机构,加强助产技术、节育技术和终止妊娠技术服务。
形成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
为更好地构建全市范围的母婴健康“绿色安全服务网络”,依托5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市一医院、市六医院和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6家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儿科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市一妇婴、市三医院)技术优势和辐射作用,一个可随时响应本市各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抢救呼叫的“绿色通道”也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之中。仅今年1-6月份,5家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共计会诊抢救400人次,抢救成功率98.81%;6家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共计会诊抢救975人次,抢救成功率为91.10%。
进一步拓展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与此同时,本市进一步拓展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施覆盖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全覆盖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项目”,孕情监测工作由以往的依靠计生网络或新婚信息为主的较为单一途径向多渠道化拓展,并增强各信息渠道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推动了社区早期孕情管理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发现”的转变,努力保证妇幼保健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本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