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两全其美的粮食,既能用它解决饥饿和贫穷,又不会污染环境?
有一种名叫昆诺阿苋的植物,它源自南美洲印第安山脉,6500年来生长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玛雅人、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墨西哥印第安人)非常重视这种植物的种子和叶子,它们能让人吃饱肚子,提供各种营养。在智利和秘鲁,昆诺阿苋被看作蔬菜和粮食的结合体。尽管昆诺阿苋是苋科植物,人们还是给它起了一个别名叫“印加稻”(稻系禾本科植物)。
印加稻富含蛋白质、镁、钾、钙及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谷蛋白,易消化,有利于降低胆固醇,能在贫瘠的土壤和盐碱地正常生长,不需要花很大力气灌溉(因而被列入“旱稻”)。它既耐炎热和直射的阳光,又能抗风暴及夜间霜降,几乎不需要施肥,仅靠其他农作物留在土壤中的养料就能茁壮生长。印加稻的稻壳(脱壳时被去除)中含有一种苦味物质,能抵御害虫,不用或少用农药。
16世纪,由于西班牙占领者荒唐地认为南美洲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之所以那么勇敢和不屈不挠,和他们吃印加稻有关,下令不许种植印加稻,强迫当地人吃从欧洲进口的粮食。
近几年来,印加稻颇受农业专家们的青睐,联合国粮农组织十分重视印加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提出将2013年定为“国际印加稻年”。
印加米煮10至15分钟即熟,可做烩饭,与麦片混合加水果丁、胡桃仁、葡萄干、牛奶等成为营养早餐,亦可制作糕点或烤饼等。安第斯山脉原始民族的传统吃法是炒着吃,或煮粥、磨成面做米面包、团块;叶子可当蔬菜或拌色拉。因其独一无二的营养特点,美国航空航天局认为这种“重新发现的新粮食”非常适合于在空间站作为“可控生态生活的支撑系统”。
值得强调的是,获得同样的蛋白质,生产牛肉所投入的能源是生产印加米的30多倍。今天,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在种植印加稻。随着需求量的增长,印加稻的价格在一些富裕国家迅速上涨。遗憾的是,人们仍缺乏用一种全球眼光看待这一极为环保和健康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