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处江南水乡,水田多,田中鳝鱼也多。每年“小暑”前后稻田灌水插秧后,碧波荡漾的水田里绿苗吐翠,鳝鱼游腾,正是捕鳝的黄金季节。这时,家乡的人们使出“十八般兵器”,各显神通。有用铁钩钓,有用灯火照,有用竹夹夹,还有用弯笼张捕的。在我的记忆中,张弯笼捕鳝是最有趣的事儿。
所谓弯笼,其实是一只乙形的长圆竹笼子,它用竹篾片做成,两头的出口处都有一个外小内大的逆差洞口,中间的弯道里装上蚯蚓、蛤蟆肉、猪肝等食,引诱鳝鱼从弯笼口钻入觅食。待等鳝鱼钻入弯笼后,再也爬不出来了,乖乖做了“俘虏”。
每当傍晚,血红的夕阳融入粼粼水田,微风吹拂层层金波,蛙声开始一阵阵从嫩绿的稻田里冒出来。这时,纵横阡陌的田埂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影,挑着的一根长竹竿上挂着弯笼,远远望去就像挑着两只大灯笼。我们就每隔开十多米在靠田埂边的水田里放上一只弯笼,为防止弯笼浮出水面,我们在弯笼上面涂一层厚厚的泥巴,只留头尾两个出口处。夜里,鳝鱼从地下的洞里爬出来觅食,闻到竹笼里的肉食腥味,就会钻进竹笼“自投罗网”。
家乡人捕鳝,张弯笼的人最多。“小满”未到,水田里的黄鳝还在地底下“休闲”,但在市镇农贸市场的街角处,就有一堆堆、一串串的弯笼卖了。
弯笼里的鳝鱼一般都活蹦乱跳,在市场上的卖价要比钓和夹的鳝高得多。但张弯笼也有讲究。一是弯笼要张在有水的水田里,稻田里没水,就有各种蛇游进弯笼;二是弯笼一般2个小时收倒一次,时间长了钻入弯笼的鳝鱼要闷死。所以,张弯笼是十分辛苦的事,要整夜在田头转悠,经受风雨夜露之苦。有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气十分闷热,我和伙伴小华在张弯笼,刚把几十只弯笼放排好,西北方突然堆起一叠叠乌云,霎时狂风骤起,雷声大作,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又不好收兵,只好冒着大雨一只只倒弯笼,淋得像只“落汤鸡”。直到第二天凌晨,风停雨止,我们虽然感到身上有些寒意,但望着东方露出的灿烂晨霞,背着装满鳝鱼的沉甸甸的竹笼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