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雾霾对肺不好,对国家形象不好,但我现在越来越确定,雾霾对市场景气也非常不好。
比如说,PM2.5超过100的时候,我就不想带孩子出门玩了。这样的话,一个双休日,我家就少买3张森林公园或海洋世界的门票,少到饭店吃1—2顿饭。现在雾霾天大家的共识就是少出门,都不出门消费怎么拉起来?
再比如,我当然很想买个又大又漂亮的房子,但当那些本应在蓝天下熠熠生辉的房子在浓雾中时隐时现时,我就失去了咬咬牙、跺跺脚去贷巨资买下的冲动,甚至还找回点平衡:其实赚那么多钱买了豪宅又怎样呢!不过我很快意识到,这种心理,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非常大,非常大的。
德国经济观察家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写过一本有趣的书《气候经济学》,使研究气候对经济的影响成为一门显学,比如夏天很热,德国可以多卖800万件T恤等等。但若让他来谈论雾霾这个话题,不知他又会讲些什么好玩的。
不可思议的是,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某位专家,不去计算国家为治理雾霾投入的海量资金,不去计算雾霾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去计算环境污染对公众生命财产的严重危害,反倒乐滋滋算起“雾霾GDP”来。按他的小算盘: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带来的投资将拉动GDP增长20570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25,增加非农就业岗位260万个,主要受益行业有10个……差点就要喊“雾霾是个好东西”了!
实际情况是,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而据环保组织测算,过去5年大气污染仅致公众健康损失一项就超过6000亿元。而这只是全部损失的冰山一角。
很希望环保战线的专家和官员们抬起眼来,不要把雾霾看作一个“GDP”概念,也不要把治霾看作一个遥遥无期的“科研课题”,因为群众的身体伤不起,国家的经济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