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调控行不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在此之前,住建部姜伟新部长被“逼”向媒体记者透露的“双向调控”,其含义也同“分类调控”如出一辙。德佑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陆骑麟认为,无论是“双向调控”,还是“分类调控”,不能单单理解为一种政策的行为,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出一条政策已经不能够解决当前楼市所面临的问题。一、二、三、四线城市应根据自身房地产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楼市政策。
克尔瑞研究员杨科伟指出,频繁使用行政性手段干预市场运行,而且都是全局性、大规模的“一刀切”式的房地产调控,已不再适应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房地产调控去行政化已是大势所趋,市场化的步伐又往前迈进实质性一步。“站在行业的立场上,这样的改变无疑将有利于实现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房企和购房者都将有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有紧有松”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分析指出,关于房地产调控,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两点:第一是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极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形:房价涨幅大的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调控仍从紧。对于供大于求、房价涨幅小的三、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维持现状。对于严重供大于求、房价止涨或下跌的城市,可以适度放松政策。
“第二点: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杨红旭认为,这一措辞在过去六七年间曾频繁被官方提及。如今继续重申,并无特别的新意。
“但既然重提了,也应明白官方的心态:即便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暂时仍不会放松对于投机、投资性需求的调控,也就是说,限购、限贷至少在今年不会全面退出。”杨红旭如是表示。
而在陆骑麟看来,“分类调控”的提法很值得关注。这是否预示着二、三、四线房价稳定并且出现下跌的城市,相关调控政策会放松,如限购政策是否会取消等,目前还不得而知。果真一旦如此,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的概率将明显提升。与之相对应的,诸如上海等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城市,基本不会有放松的可能。
“中国楼市的整体稳定,有利于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或单个的城市或市场。”陆骑麟说道。
本报记者 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