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品种尚少
当前,畅销的文字作品制成正版有声书,通过车载播放器播放,成了不少读者打发“堵车时间”的最佳选择。
记者昨日走访上海书城,发现有声读物类商品还较少,六楼音像区只有两个架子。有声读物的类型分为四种:一类是经典读物,如《论语》等;其次是流行畅销小说,如《杜拉拉升职记》《盗墓笔记》《蜗居》《地狱的19层》《藏地密码》《鬼吹灯系列》《明朝那些事》等,这些小说不少来自于网络,篇幅长,阅读起来耗费时间,有声读物可以让读者以“听”代“读”。可惜这类“读物”种类偏少,且与当下时销新书断层;第三种是相对热销的相声和评书,如《战国七雄》《西楚霸王》,还有单田芳作品、郭德纲作品等等;第四种是《小学生背唐诗》《幽默大全》等幼教读物,很多人接送孩子遇堵车时便以此与孩子互动,而这时,孩子的精神更易集中。
销售持续不温不火
记者在书城了解到,有声读物的销售持续着不温不火的态势。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售价较高,内容偏单调。网络上盗版配音俯拾皆是,致使有声读物的版权受损。而聘请名家配音灌制CD并出版的做法,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了。上月出版的新书《读首诗再睡觉》尝试利用微信号请名家一起读,请订阅用户一起听的做法,似乎更能被年轻父母接受。记者获悉,每晚十时,微信里这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公众账号都会推送一首诗歌。这个拥有40万粉丝的公众账号,让读诗成为了一群人睡前时尚而诗意的生活方式。《读首诗再睡觉》收录了古今中外诗歌名作101首,每首诗还搭配荐诗人的精彩推荐,并且配有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即可收听语音版的诗歌朗读。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周尤子
|相|关|链|接|
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听书族”的典型代表。他上班路上常在车里听19世纪著名史学家瓦西里克留切夫斯基著《俄罗斯历史教程》的MP3版,他也以这种方式“阅读”一些当代俄罗斯和西欧的经典作品。
“你试着听过书吗?在德国,很多人都在听书。”9月3日,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国际高峰论坛上,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说。“看书是一种艺术,但我们可以有三种方法来看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鼻子闻,还可以用耳朵听……听是一种艺术,德国人非常主张朗诵诗歌和文学作品。但是很可惜,中国人很少喜欢朗诵他们自己的作品。”
听书为什么对德国人那么重要?顾彬说:“我们用眼睛看书与听人朗诵书并非一模一样。因为在朗诵中,我们可以强调补充某些意思。通过声音,我们能够从深邃的文学作品中,挖出用眼睛看不到的意义。所以现在听书在德语国家非常盛行,每一个人,从小孩到老头、老太太,都喜欢听有名演员的朗诵,因为我们能从他们的声音里找到一种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