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最怕“被宰”
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介绍说,滴滴代驾采用了一套基于大数据的动态智能调度系统,车主发送订单后,系统会在后台快速地对司机画像、路况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在最短时间内为车主筛选出最匹配的司机。
像互联网打车那样“打”代驾贵不贵?调查发现,此前绝大多数有车族不敢叫代价,主要是担心价格不透明、怕“被宰”。为此,滴滴代驾同样采取了“起步价+公里费”的计费方式。比如在上海,6时至22时的起步价为36元、超出10公里后每10公里里程费20元。而至于乘客普遍关心的保险问题,据悉滴滴代驾上的每一笔订单都拥有一份最高300万元的代驾平台责任险。
司机:严格把关
相比不会开车的乘客,本身自己就是司机的代驾用户,往往对代驾司机的要求更高。那么,什么样的司机能成为滴滴代驾司机呢?据悉,从6月中旬至今,虽然全国已有100万司机在滴滴代驾平台上注册了信息,但经过面试、路考以及滴滴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办的“代驾员岗位技能与资格培训班”后,首批真正过关的只有16万人。
而对于此前代驾司机普遍反映的从业痛点——即帮人把车开出去、自己没车开回家的老大难问题,滴滴代驾还专门开发了“结伴返程”功能,即代驾司机在结束订单后,开启该功能就能快速找到周围的同伴,相约返程、分摊车费。此外,在京沪等重点城市的热点区域,还将专门开通往返热点线路的滴滴代驾司机专用巴士,方便所有接活的代驾师傅免费用。
行业:大有潜力
相比邻国韩国每年有250亿元的代驾市场,中国只有韩国的不足1/10。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未来5年,中国代驾市场产值将高达500亿元。目前市场上最大的玩家是58同城投资的“e代驾”,此外还有爱代驾、云代驾、微代驾等创业公司,伴随滴滴的入场,预计新一轮市场价格战和洗牌大战将一触即发。不过付强认为,虽然目前80%的需求是酒后代驾和夜间代驾,但实际上中国的代驾市场还根本没做透,后续商务代驾、旅游代驾、汽车后市场等代驾细分领域还大有潜力可挖。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