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5年07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行的意义
易蓉

    易蓉

    小学时几乎每个暑假都会坐火车去看爷爷奶奶,那时还是绿皮车,要两天两夜。我可以在火车上尽情地吃方便面和火腿肠,也是那时候知道“金华=火腿”,路上饭点还能迅速跑去站台买个卤味,一路有滋有味。
    最近开通的沪昆高铁唤起我的这段儿时记忆,同样的路程新高铁只要不到9小时。时间变得越来越值钱,还有多少人能单程就耗上两天两夜?
    说起铁轨上的大迁徙,有人说中国一年有两次,一次是冬天的春运,一次是暑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的大学生在每年7月、8月“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不久前,一所高校举行的社会实践新闻发布会上,请来一个“点子不错”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希望媒体关注,结果发布会几乎变成了实践团的“答辩会”或“咨询会”。
    媒体的建议是中肯的,担忧也是有缘由的。每年暑假,尤其是社会实践刚刚开始,就会有积极的学生主动联络媒体,希望能报道自己团队的实践活动。我和我的同行几乎每年都会接到类似的电话,我们也会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们,“等你们实践尾声了,我们再联系”。可那些学生似乎并不在意成果的展示,只在乎媒体是否报道,有没有机会拿奖。
    反过来说,媒体和学校也应反省,我们是否对学生们的实践“要求太高”?或许,另类、新意或者厚重的调研报告并不应该成为评优标准。只要用心参与,走出象牙塔,行万里路知中国情才是初衷不是么?
    很多人是喜欢火车旅行的,尽管那一路转瞬即逝的景色未必多么美妙,但是就好像亲自用脚走过一遍一样,从东部沿海城市一路往西,车窗外的景色是一堂生动的地理课,从平原、丘陵、盆地到高原,海河湖山一一来过。有人支持“哥哥姐姐别来支教了”,我却觉得只要没有伤害孩子们,让大学生通过支教真实上一课未尝不可,或许那些经历会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来日再开花呢?比如,上海交大思源公益每年都去甘肃支教,后来社团代代相传,除了暑期支教持续多年,大学生们还发起了远程课堂,平时也为山那边的孩子们带去新知。
    歌里写:以前总以为通过旅行认识世界,后来才知道,渺小的我们,通过旅行认识自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
   第A08版:2015年夏令热线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大购网专版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有多少电梯做到15日检修一次
养老院之争
行的意义
理性看待老人讹人报道
掉包
“脆弱”道德需制度“补钙”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行的意义 2015-07-29 2 2015年07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