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两篇文章,说的都是创业者的那些事儿。一篇文章盘点了一番“2015死掉的创业公司”,另一篇文章则将目光投向90后创业者“是怎么把公司开倒闭的”。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样的文章不失为一针清醒剂。
在红红火火的大众创业潮中,当然少不了当“炮灰”的。腾讯科技就曾对创业公司进行过盘点,截至2015年12月31日,IT桔子公司库里共有989家公司处于“关闭”状态,比2014年新增83家公司。电子商务、本地生活、SNS社交网络、文化娱乐体育据说是创业公司死亡的重灾区。那么这些倒闭的企业失误在什么地方?
从平时的媒体报道和专家分析中可以看到,倒闭原因五花八门。但通过对众多案例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途径,但倒闭的企业,却几乎“不约而同”地犯了同一个毛病——浮躁。比如上述文章中总结的90后创业者失败的原因,就包括“在营销炒作方面无所不精,然而在产品上却并不了解”,很多只是为创业而创业,失败就在所难免了。再比如在眼下的创业热潮中,电商项目可以是群雄逐鹿的热点领域,但是正像有的业内人士吐槽的那样,不少人投入这个行业,却觉得干得好不好不重要,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当主料,把创业激情做配料,再撒点情怀当调料,烹饪成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创业故事,端到投资人面前。项目能不能赚钱不重要,融到一大笔资金才是王道,再小的事情,也要往大了搞。
再吸引人的故事,再有前景的项目,路不是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吗?创业大潮中,不缺少激情,不缺少项目,不缺少资金,最缺的恰恰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是稳扎稳打的耐性。不少创业项目,以吸引到多少风投为吹嘘目标,似乎吸引到风投就万事大吉了。再往前一步,有的创业公司以到新三板上市为归宿,追求个人的短时暴富,至于产品怎么发挥价值,倒在其次了。
郑州有一家叫云超市的创业公司曾名噪一时,但是据媒体报道,因为盲目扩张占领市场,招兵买马扩充仓库,规模骤大之后资金链断裂,一度引发了倒闭传闻,后来被别的公司入股重组。其实很多创业公司也老犯这种毛病,妄想能爆炸式增长,结果却把自己炸成了灰。
绝少有创业者不想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那样成为传奇,但是企业发展需要经历不同阶段,行业发展也自有规律,创业者最好还是有点“多少实力做多少事,多少泥塑多大的菩萨”的观念。企业应该“做大”而不是“大做”。“做大”了就是传奇和神话,“大做”的话,就很可能会成为传说和笑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的理应是一批批“百年老店”,一批批支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不是昙花一现的资本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