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昨沪上召开创刊60年纪念座谈会
~~~昨沪上召开创刊60年纪念座谈会
~~~昨沪上召开创刊60年纪念座谈会
~~~昨沪上召开创刊60年纪念座谈会
~~~昨沪上召开创刊60年纪念座谈会
~~~昨沪上召开创刊60年纪念座谈会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萌芽一甲子的坚守
昨沪上召开创刊60年纪念座谈会
朱渊
■ 青年作者在座谈会上发言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朱渊) 被誉为“作家的摇篮”的《萌芽》杂志,在经历了整整一甲子的风雨辉煌,迎来了它的60岁生日。1956年在上海创刊的《萌芽》,是新中国的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它培育了几代作家,也引领无数青少年走入文学殿堂。时代变迁、岁月轮转,潮流的风向来了又去,《萌芽》却始终坚守着那片孕育优秀文学作品的“土壤”,不曾动摇。昨日,《萌芽》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沪举行。汪澜、马文运、孙甘露、赵丽宏、金宇澄、曹阳等几代“萌芽人”悉数到场,共同探讨如何在坚守中转型,在网络新媒体中“突围”。

  “他们是正在生长、发展的新生力量。”这是《萌芽》于1981年复刊时,巴金写在复刊号卷首的寄语。60年的风雨历程,《萌芽》的成长之路从不平顺,但正是青年们对文学的热爱聚成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让这本刊物几度星火燎原、涅槃重生。

  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冲击,《萌芽》并未被形势“吓怕”,在纸媒被普遍唱衰的年代,《萌芽》反其道而行,将页码由原本的80页增至112页,以“更文学的厚度”,来“承载更为真实的力量”。“文学从来不只为满足娱乐和消遣,而是给予一份内心的充实和满足。”面对市场作品“低龄化”、“碎片化”、“鸡汤化”的现象,《萌芽》团队将稿件质量与所针对的阅读群体进一步向上拓展。与此同时,携手其他文学杂志举行文学讲座等活动,通过交流与碰撞帮助新一代年轻作者成长。“事实证明,最‘原始’的方式往往最有效,它在最源头呵护着青年心中悄然萌芽的对文学的兴趣。”在《萌芽》主编孙甘露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你可以选择随波逐流迎合读者守住眼前的苟且,或是亮出自己的风格,维护传统,坚持文学性与严肃性。《萌芽》的选择是坚守,以己之力护住孕育文学的这片“土壤”,“这与其说这是出于对纸张的留恋,不如说是对文学本身的敬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广告
萌芽一甲子的坚守
悦读·悦心·悦人
他们眼中的文学与阅读
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颁奖
听李辉讲《随想录》中那些老人
经典歌剧《卡门》火热上演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萌芽一甲子的坚守 2016-07-13 2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