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利诱
张先生的新家正在装修。由于先前计算失误,落下了设计中计划贴满大理石的地下室墙壁,张先生打算再采购一些。加上运输加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耗,张先生特地决定多买20平方米板材。
6日下午,张先生来到位于嘉定区曹安路上的亮辉石材市场。一圈逛下来,张先生来到了一家名叫上海通财实业有限公司的店面。由于只是用作地下室墙壁贴面,张先生只想买些规格约为4平方米、形状不规则的毛料回去略微加工即可。卖家表示,如果张先生愿意采购一些规格偏小的板材,则可以更低的价格成交。权衡之下,张先生采纳了卖家的建议。张先生当场付掉85%的货款,并提回了103平方米板材。
发现缺量
张先生将提回的4组板材送到一直合作的一家加工厂。工人打开其中一组,却发现了猫腻。据张先生说,工人测量的是规格为4平方米左右的5块板材,几乎每块都缺斤少两。最离谱的一块,标注为3.7平方米,实际测量下来却只有2.4平方米。张先生愤怒地说,“照这样缺斤少两,哪够我贴满墙面啊!”
让张先生郁闷的不仅仅是缺漏的面积。当张先生打开另一组25块小板材的包装,惊讶地发现里面竟有不少布满裂纹的板材。“这样的材料,根本没法用!”一想到先行付掉的货款,张先生大呼上当。
验货要细
发现问题,张先生立刻致电卖家。卖家一开始不愿承认板材缺斤少两,但经过交涉,一名姓王的经理表示会前来处理。
近日,张先生与王经理一同测量了5块大理石板,结果卖家只愿意承认缺少3平方米。但由于双方在测量方法上存在一定争议,王经理最终表示愿意补给张先生8平方米。对此已被搞得精疲力竭的张先生也只得无奈接受。
记者就此联系卖家,通财实业有限公司的王经理称,双方对板材的测量方法等问题存在异议,且张先生已将部分货物提回,因此无法判断板材是否存在缺斤少两以及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真是个教训”,张先生郁闷地表示,由于自己看过样品,觉得质量可靠,便没再一块块验货。
张先生说,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清楚石材行业的各种技术指标等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十分被动。他呼吁出台更为明确的行业标准和机构来规范石材行业的经营行为,以免消费者因为知识欠缺而蒙受损失。
业内人士建议张先生向石材行业协会求助,依据2009年新出台的天然石材十项“新国标”等相关规定,检测尚未提货的部分板材的面积与质量,将损失尽量降到最小。
见习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