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一代60后来说也许并不陌生,我们听着他的故事长大,自以为对他十分了解,其实这都是一种错觉,直到看完电视剧《焦裕禄》,才如恍然大悟,原来焦裕禄的真实人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比如,过去一直以为焦裕禄就是一个朴实忠厚的农村干部,没想到他竟上过哈工大,相继在大连机床厂、洛阳矿山机械厂等全国著名大型工业企业做过专业技术工作。他学过雅乐,会唱梆子,拉得一手好胡琴,还曾经拥着苏联专家在舞池中翩翩起舞……电视剧《焦裕禄》不仅改写了我们对焦裕禄的集体记忆,同时,也为今天的观众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焦裕禄和他所在时代的扩展性阅读。
看完全剧,你会感觉焦裕禄是个挺神奇的人。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矛盾困难就能迎刃而解。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位化解矛盾的高手。这多少和他兼具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有关。工农干部的朴素坚韧的个性,与农村百姓天然的亲近关系,以及知识分子干部的聪明才干,深入细致的工作方法,在他身上能够彼此交织重叠。
作为一部长达30集的人物传记电视剧,《焦裕禄》更像一部编年史,一部生活史,将焦裕禄生平传略中的点点滴滴,依靠充满戏剧张力的生活细节串连在一起。按照类型划分,《焦裕禄》属于中国特有的“英模剧”,这种类型,往简单里说,其实就是表现好人好事。写不好,就不会受观众待见,也是最容易掉进公式化、模式化陷阱里去的一种类型。《焦裕禄》在这方面的创作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