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玲儿子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下午,那天他正在公园的大草坪上快乐地独自拍着球玩。突然一个5、6岁的小孩莽撞地冲过来,一头把玲儿子撞倒在地,然后自己也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玲儿子一边摸着被摔疼的胳膊爬起来,一边对着哇哇大哭的小朋友大声嚷嚷:“哭什么哭,是你撞了我,真不讲道理!”玲见了,急忙把小孩扶起来,不满意地批评儿子:“他比你小,你也不知道让着他,真没教养!”“是他不讲道理,你怎么还怪我?”玲儿子一听急了,立马摆出一副抗拒的姿态来。显然,他不接受妈妈的批评与教导。“这孩子,可怎么办呀?”玲看着我一脸苦笑。
我温和地走向玲儿子,关切地察看他的胳膊,见上面有些红肿,便询问他疼不疼?是否需要马上回家处理一下伤口?玲儿子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已经长大了,这点伤不算什么。然后我问他无缘无故被人撞倒是否很不开心?尤其是明明是对方不对,却还被指责是他的责任,心中是否感到委屈难过?玲儿子低下头说是有点难过。我说我也为他抱屈,遇到这样的事情真的很倒霉,要是换成我也会不开心的。这时玲儿子抬起头看着我,目光中透出被接纳的愉悦,情绪明显比刚才平静了下来。接着我跟玲儿子讨论该怎么处理此事,问他是否需要跟撞他的小孩理论,去讨回公道?这下,玲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那只是个小孩子,自己是大孩子,应该让着小小孩,不应该计较的。说完主动跑到那小孩面前,把自己的球送给小孩,并陪着小孩一起玩起来。
玲惊讶于儿子这么快就主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以为我对她儿子施展了什么魔法;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玲儿子的改变一点也不稀奇。玲儿子对撞他的小孩态度粗暴,表面上看好像是恃强凌弱,不符合家长的道德标准;但行为背后的动机却是出于自我保护,本身是正当的。正当的自我保护行为受到指责,当然是他本能上不能接受的,再加上他还被撞疼胳膊,身体上受了点小伤,作为孩子,这时最需要的是妈妈的爱护,而这种保护最主要是情感上的安慰。一旦心理情感的正当需求得到满足,他内心正向的能量便出现了。其实他心里明白是非,只是当内心充满了委屈情绪时,激发出来的就是负能量了。
在人类心灵中,通过情感共鸣使他人产生认同比理性说教产生的影响力要大得多。家长要让自己的教导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俘获孩子的心。而让孩子接受你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一起分享、理解、接纳他们的喜怒哀乐。
吴亦君 亦君工作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互动博客:http://b1og.sina.com.cn/ww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