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心理/人际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孩子也需有大信用
叶轻驰
  ◎叶轻驰

  上次到美国,顺便去探望了一个朋友。朋友是个美国人,有一次来中国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议,因此得以认识,并相谈甚欢。我们约好,他日到美国,一定要重聚一番。

  朋友有个儿子,今年八岁,正值调皮的年纪。我到朋友家的时候,小家伙正在生闷气。原来,小家伙想去旅游,但朋友最近比较忙,没有时间,因此小家伙便生气了。

  中午,朋友在厨房准备午餐。我看小家伙的小嘴还是嘟嘟的,便哄他:“还在不高兴呀?你爸爸还说今年要带你去中国玩呢!中国很多好玩的东西,你一定会玩得很开心!”

  小家伙一听,果然高兴了。我不禁沾沾自喜,哄小孩这一套,在中国都不怎么行得通了,毕竟现在的小孩都成精了,多哄几遍,便不再相信。看来呀,还是外国的小孩子好骗!为此,我也有点得意,朋友困扰了一个上午,我几句话就轻而易举解决了。

  后来,朋友准备好午餐,见小家伙阴转多云,也有点意外。我没有跟他说起刚才的事,毕竟在我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

  可没想到,回国没多久,朋友就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跟小家伙保证过,今年会带他到中国玩?我呆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件事,心想不就是哄哄小孩的话吗,犯得着为此打越洋电话?见我承认了,朋友语气严肃地说,既然说过了,就要守信用!最后,朋友说,下个月他会带小孩来中国旅游,到时候免不了麻烦我当导游了。

  挂了电话,我不禁一阵羞赧。为了履行对小家伙的承诺,朋友推掉了好几项工作,损失惨重。在我们看来,信用仅限于成人之间。大多时候,我们对小孩的承诺,不过是为了哄哄他们,说过也就忘了。可美国人在对待儿女的教育上,却极讲信用,只要答应的事,一定付诸行动。

  其实,我们现在哄小孩,以后小孩长大成家了,也会下意识地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他们的子女。如此恶性循环,信用的价值观越来越淡薄。外国人教育后代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信用不分大小,哪怕对待小孩子,也需要有大信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热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黄浦江上游死猪事件追踪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评论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专版
   第A15版:读者之声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消费维权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8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19版:人才
   第B20版:读者之友
   第B21版:市场之窗
   第B22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3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4版:市场之窗·广告
让自闭的“宅男”不恐慌
走进孩子的世界
小孩子也需有大信用
新民晚报心理/人际B02小孩子也需有大信用 2013-03-13 2 2013年03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