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市三女中校长:进一步完善单性别教育
~~~市三女中校长:进一步完善单性别教育
~~~市三女中校长:进一步完善单性别教育
~~~市三女中校长:进一步完善单性别教育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校千米之内应有男校”
市三女中校长:进一步完善单性别教育
马丹
  近日,上海市第八中学男生班扩容一倍又引来热议。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曾培养过宋氏三姐妹、张爱玲及众多女科学家、艺术家等,该校校长徐永初说,办一两个男生班并不代表对单性别教育的重视。“随着上海越来越国际化和现代化,办学模式可以更加丰富。就像既然有女校,不妨再多几所女校。”

  市三女中作为单性别教育的学校,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徐永初说,作为一所单性别学校,它不同于一个单性别班级,可以有历史沉淀,也可以有文化传承。“单性别教育不是一个班、两个班,或者扩大不扩大的问题,而应该是在现代教育中尝试不同的办学模式,开展一些教育改革,比如,单性别教育的特色课程建立。但开办女校并不是重复以前的淑女教育,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新一代女性教育提出新要求,我们培养的是现代‘淑女’。女校是从女生的强项和弱项两方面取得突破。比如,有培养女性魅力的钢琴即兴伴奏、街舞、韵律健美课等,也有培养现代女性科学素养的‘科技餐’,从高一到高二,每个女生都要做一个科学小课题。”

  徐永初说,在国外,女校千米之内一定有一所男校,而男校亦然。“单性别学校的两性教育更需要注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两性交往的,单有女校没有男校那势必会在教育课程设置上会有缺陷。千米之内的男校女校通常会有相通的课程。在这些活动中,男女生就会接触交往,而且,十几岁的孩子收获的通常是最纯真的友谊。”她说,虽然市三女中可以和男女混校联谊,但毕竟两校课程设置不同,他们适合男女生交往的课程或活动在其校内就可以开展。“因此,如果有男校,那教育可能更加完善。”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25版:人才专版/留学招生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长三角
   第A3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35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36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展报道/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展报道
   第B12版:车展报道/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展报道
   第B14版:车展报道/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展报道
   第B1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教育缺只角 孩子成长有“风险”
“女校千米之内应有男校”
分开教 男生缺点“变”优势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B01“女校千米之内应有男校” 2013-04-24 2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