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加到2/3,滴两滴“油霸”,就满了。神奇的再生能源,能大大提高燃油效率。电影《泰囧》中令人惊艳的“油霸”,其实并不存在,但能提高燃油效率的节能产品已经有了,叫“乳化柴油”。
拥有3项发明专利,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价格也挺实惠,经过权威论证,得到政府扶持,不久前还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诞生8年来,沪产纽孚乳化柴油全身优点,推广为何困难?
记者近日专访上海纽孚尔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扬。他专注于研制、推广乳化柴油十余载,虽然尚未盈利、困难重重,但始终不言放弃。
1 油水“握手言和”助节能减排
在成立公司前,杨扬带领科研攻关团队,和乳化柴油“斗争”了5年。先试制乳化剂,“由活性剂、防腐抗磨剂、助燃剂和清洁剂等6种原料配置而成。”再确定油和水的比例,经反复实验,发现最佳配比是1:9。
“确切地说,配比是6.7%水+3.3%乳化剂+90%柴油。”杨扬介绍,油颗粒直径不到100纳米,动力稳定、燃烧充分、储存期长(至少半年),适应多种以柴油为燃料的车辆、轮船和锅炉等。
2005年,杨扬创办上海纽孚尔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专攻研制乳化柴油。柴油和水这对“老冤家”在适当比例和特制乳化剂的调和下“握手言和”,形成油包水型乳液。
节能效果从公式清晰可见:能节约10%柴油。
减排效果则有大量检测数据支撑:能降低颗粒物排放30%,降低氮氧化物排放8.4%,降低二氧化碳排放6.5%,降低烟气排放50%以上。近8年来,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中国船舶总公司711研究所、上海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上海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美国通标公司等专业机构相继对其做过检验检测。
2 使用1吨乳化柴油省近600元
节能减排是否要以增加成本为代价?
目前上海0号柴油每吨最高零售价为8885元,如果改用乳化柴油,则需900公斤柴油+33公斤乳化剂+67公斤水。
水的成本忽略不计,只需比较一进一出两笔开销——节省下的柴油和多支出的乳化剂,成本是升是降,便一目了然。“少买100公斤柴油,可节约888.5元;多买33.3公斤乳化剂,价值约600元,相当于少花了近300元。”杨扬补充说,所降成本还不止于此。2009年被列为“上海市交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后,沪产乳化柴油的使用企业每吨可获300元补贴。这样算来,每使用1吨乳化柴油,少花近600元。
正因为性价比高,它曾在与洋品牌的PK中完胜。2003年,上海市政府为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污染,从意大利进口一款乳化柴油,在巴士公司投入使用。约3年后,沪产纽孚尔乳化柴油取而代之,使用至今。“性能相似,我们的价格只要老外的1/10。”杨扬自豪地说。
既节能减排,又价格实惠,如果更多公交车、货运车、混凝土搅拌车及轮船、锅炉能用上,净化城市空气的效果可想而知,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这项科技成果都值得支持和推广。
3 有了专项补贴,应用仍然有限
但在实际操作中,推广比研发更难。
4年前,本报焦点版曾关注乳化柴油推广难,当时遇到的障碍,是补贴缺位——公交车消耗柴油按每升3.5元结算,超过部分享受市政府油价补贴。而用乳化柴油反倒少了补贴,影响使用积极性。
报道引起了市委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乳化柴油2009年迎来发展转机,获得“上海市交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支持,补贴难题迎刃而解。
然而,推广至今,成效依然有限。
首先是担心长期安全性。国内不少企业有浓厚兴趣,但也提出问题:“乳化柴油毕竟是新生事物,光凭实验室检测数据和短短一两年使用,说服力不够。万一用了三五年后,油品导致发动机损坏或其他机械故障,怎么办?”
“货运车的建议报废年限为8至10年,所以新能源也需要至少8年,来证明安全性。”杨扬说,巴士公司最早一批公交车试用乳化柴油至今,已安全行驶近8年。
2006年冬天,上海巴士一汽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首吃螃蟹——沪产乳化柴油流进了少量公交车,发展至今,已扩展至9条公交线路、100多辆公交车。公司技术人员介绍,不但节油10%,还大幅减轻了车辆“拖黑尾”现象。
上海交运集团沪北物流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也加入“乳化大家庭”,有150多辆货运车陆续“喝”上了乳化柴油。两家公司近300辆柴油车,8年来共安全行驶4000多万公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4 企业的环保意识起决定作用
比漫长等待更难解决的,是改变观念。
相关企业的一把手是否具有比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推广乳化柴油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事关成败。“有些负责人愿意将节能减排付诸实践,会主动抓住机会尽可能贡献力量,比如我们目前的合作伙伴,就是典型代表。”杨扬分析说,“但更多人和企业觉得,节能减排是政府的责任,和企业没什么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想添麻烦。”
沪产乳化柴油要想在油品市场站稳脚跟,并大面积推广,可能会影响供需双方以前固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而遇到阻力。有时还会受到一些意外因素干扰。比如,找一些企业谈合作,与相关负责人经过长时间沟通,“眼看就要签约了,结果他转岗或退休,换一个人继续谈,可能就得一切从头再来。”
杨扬坦言,如果继任者的环保意识不到位,合作多半会以失败而告终。
5 不依赖政府,多渠道拓展市场
近些年来,沪产乳化柴油项目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扶持——2005年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09年被市建交委、发改委和财政局列为“上海市交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多次被市经信委、科委、交港局批准立项……
政策优势并没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杨扬对此并不意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政府不可能一手包办,强制要求企业改用乳化柴油,我们的依赖性不能太强。”最近,他忙着拓展推广渠道,在与公交车和货运车合作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上海正在加快淘汰黄标车,2015年前力争淘汰20万辆。达不到我国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国三标准)的柴油车,俗称黄标车,属于尾气排放大户。PM2.5居高不下,大气污染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罪魁祸首之一。
本市柴油机动车超过30万辆,其中黄标车占了20多万辆。“它们将在几年内陆续淘汰,政府需投入高额补贴。如能改用乳化柴油,节能减排见效会很快,还能延缓车辆报废。”
锅炉领域也是杨扬看重的金牌客户。“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一个大锅炉,每年消耗上千吨柴油,抵得上一支由20辆货车组成的车队。上海有那么多酒店、医院、办公楼,潜在市场相当大。”
以柴油为燃料的轮船、农用车等,都是排放氮氧化物、颗粒物、二氧化碳和烟气的大户,所以也都是乳化柴油天然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