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幢小楼,曾因为房主外高桥股份主动让出物业,搬进旧厂房仓库过渡,留下一段在自贸区传颂的“二次创业”佳话(详见本报去年11月7日报道)。
海外几十场推介会
据介绍,花旗自贸区支行隶属于花旗中国上海分行,在银监会批准的范围内经营对各类客户的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初期侧重服务区内有跨境金融需求的企业客户,为其提供包括全球现金管理、跨境贸易融资、金融市场产品等在内全面的银行产品和服务。新支行的业务范围和规模将跟随区内相关政策逐步扩展。
马跃春风劲,开业万象新。花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先生当天表示:“自贸区支行的开业将为花旗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开启新篇章。期待抓住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机遇,积极创新,通过融合花旗的全球网络、经验与本地人才优势,促成客户业务、自身发展和中国经济三方多赢的良好局面。”
自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的消息公布之后,花旗中国马不停蹄地在海内外组织了几十场自贸区推介会,向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介绍并解读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和影响,收集了大量客户反馈。
花旗自贸区支行行长张晓萌女士告诉本报记者,海外客户尤其是香港、新加坡的客户,对自贸区非常关注。从推介会现场的反馈来看,以跨国公司和大型的中资企业为主的客户,主要关心三个问题:怎样把中国纳入公司的全球现金管理范围之中;有没有可能利用海外的低成本资金,来支持设在中国的企业拓展业务;能不能通过自贸区平台,把海外成熟的做法引入中国,比如说有些企业在欧洲有企业内部银行,有集中的金融共享中心,希望借助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机会,在中国也实现共享中心等一些便利化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风险控制、节约成本、操作便利化”。
多项业务市场领先
在花旗自贸区支行正式开业之前,花旗凭借跨境金融业务的优势配合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在获得相关监管批准之后,已开展多项市场领先的相关业务,其中包括为中国客户办理首笔人民币跨境自动扫款业务,建立第一个全自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以及为跨国公司提供人民币跨境集中收付一揽子解决方案等。未来随着自贸区金融政策的逐步实施,花旗中国将在政策指引框架下,进一步扩展自贸区支行的业务范围和规模。
花旗已经在中国深耕了一个多世纪,中国是花旗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欧兆伦先生认为,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何充分把握历史机遇,在未来的全球综合实力竞争中继续提升自己,上海作为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和重托。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这片热土上开展的各项扩大开放的探索和实践,对上海乃至全国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在过去几个月中,花旗已经在金融产品上作了很多准备,可以用“箭在弦上”形容。随着自贸区金融具体细则更加明确,在外汇交易、资金拆借、离岸金融方面可以期待有非常快的发展。
欧兆伦先生认为,对外资银行来说,中国营运环境友善,很多业务有合理的回报。中国市场今后还有很好发展的潜力,眼光要看长远。花旗对自贸区抱着积极参与的态度。去年9月至今,自贸区金融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改革有很多的风险因素,不急于一步到位,监管部门需要对此深思熟虑。”
对于金融机构集聚自贸区的现状,他表示,“整个金融行业非常庞大,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全球500强大企业中很多都是花旗的客户。花旗在全球银行中拥有最大的海外网络,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行。无论是海外企业进入中国,还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花旗都有能力为他们提供服务。
本报记者 谈璎
相关链接
外汇管理工作会议透出改革信息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本周召开的2014年上海市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大力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公司参与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研究建立特许机构办理外币现钞跨境调运和批发业务模式,支持银行推出面向客户的人民币外汇理财和投资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