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父母家中,觉察老人心神不宁,似有隐忧。细问之下,老人才道出原委。三年前经不住某保险公司代理人陈某推销,购买了几款寿险产品,之前一直通过银行转账到公司支付。去年年初,陈某通过代缴保费和购买新产品等理由,两次拿走老人现金四万余元,保单和发票至今未见,陈某一再以各种理由搪塞。我们发现事有蹊跷,立即联系了保险公司,客服回复陈某早已从公司离职,所谓续缴保费和购买新保单都是子虚乌有。联系陈某,其见纸包不住火,一走了之。后陈某父母出面,用他们自己的积蓄偿还了四万余元。
事情到这里没有结束,老人最近接到保险公司来电,说发现陈某涉及多位投保人钱财,希望我家老人能够提供物证配合公司调查。家里人针对此事意见出现分歧,一方认为陈某父母已经代为偿还所骗现金,不必再举证,得饶人处且饶人;另一方认为应该配合公司调查,提供物证,还原事实真相,保护其他受害人利益。
双方意见甚至出现了争执。
亲情、事理、法律在此交战,最后,家庭会议达成一致意见:配合公司调查,陈述事实,责成公司加强监管(公司监管失责,代理人离职没有及时通知投保人);但作为当事人,考虑到钱款已归还,不追究陈某法律责任。
至此,这件事基本尘埃落定,但亲历过程,个人有两点体会:一是子女一定要多关心父母公婆等老人,他们年纪大了,信息来源和辨别判断能力有限,容易好心办坏事。而且有时他们担心子女责备,即使被骗了只好吃哑巴亏,心里抑郁苦闷。此事也敲响警钟,老人涉及财物一定不要现金交易,也不要向不熟悉的人进行银行转账。
而从陈某身上,让人感叹的是,教育失败是家庭最大的失败,也是社会的最大隐患。陈某事发后多人追讨被骗钱款,他更换手机玩失踪,父母不得不拿养老钱替他还债。一个不成器的子女,令父母晚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