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英籍犹太人爱德华·埃兹拉(E. Ezra)从父亲I.埃兹拉那里接手了新康洋行,将银行的经营方向从鸦片贸易转到房地产、抵押贷款等。1934年购入的总占地13000平方米的地皮就是其最重要的一项投资。1930年以后,由于思九生洋行的主要合伙人H. M. Spence的加入,原来因设计了怡和洋行新楼、上海邮政等名声大噪的马海洋行如虎添翼,这也使得他们的建筑兴趣拓展到了花园式里弄和公寓式里弄上面,新康花园也就成了新康洋行和新马海洋行相结合的产物。
淮海中路与复兴中路是两条间隔几百米且相互平行的马路,新康花园既然会在两条马路上都设有入口,可见其在整体布局中有别于我们之前介绍的独立式公寓大楼。的确,新康花园作为上海里弄建筑发展的后期形态——公寓式里弄的典型代表,将公寓每层有不同标准单元套间的模式植入了传统里弄建筑设计中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里弄总弄、支弄的整体规划理念,从而形成了公寓式里弄。公寓式里弄的出现,为今后上海城市住宅区的整体面貌奠定了基础。
我们现在所称的新康花园,其实只是从淮海中路1273弄入口进去11幢花园住宅外加25间汽车间的名称。从另一头复兴中路1360弄进去四角对峙各建一幢五层点式公寓住宅,合围出中间的公共地带,这个区域最初的名字是“新康公寓”(Ezra Apartments),只是因为新康花园与新康公寓都是新康洋行的产业,均由大名鼎鼎的马海洋行设计,而且两片区域是直接联通的,所以就“小区域服从大区域”原则,整个被叫做“新康花园”。
11幢花园住宅沿着整条弄堂两边两两分列,平缓的屋顶和花园墙的顶部都披着红色的筒瓦,沿着屋顶的红色瓦片下檐边有连续的邮票齿形连续拱券纹,每一幢住宅都有两层,一层一套,底层起居室前为外廊式,前方有一个近40平方米的花园庭院,庭院低矮的围墙上开设长方形镂空窗花。二层为凹廊式大阳台,两根爱奥尼亚式螺旋形柱和三段拱形凹入墙面将整个阳台三等分,以上的这些建筑元素都彰显了西班牙式建筑的特征。套内房间为前后两排横向展开,前排中间为起居室,两边为卧室,均设有内阳台,后排为餐厅、厨房以及佣人卧室。每套建筑面积都有200平方米左右。
位于复兴中路入口的“新康公寓”,四幢五层点式公寓,一到三层每层为两套两室户,四五层为跃层两套四室户。
建成后的“新康花园”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宽敞的设计布局,吸引了大批英国侨民的入住。解放后的新康花园,成为新中国一代艺术家居住的场所,电影名家赵丹、越剧演员袁雪芬、油画大师颜文樑都在此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