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心不是背影,而是两爿布,裹于前胸后背,露出双肩、双臂,是短袖衬衫的简约版。
那时,上海市区,黄浦江畔有三个区。同样一件背心,黄浦区局限于室内,南市区局限于檐下,到了杨浦区,就搭在肩膀上,散见于室外,路灯下、马路上。好比下雨天去市里开会,黄浦区的穿着皮鞋去,南市区的穿着胶鞋去,杨浦区的穿着拖鞋去。在上海,上下服饰搭配,显示出区域特征,屡试不爽。
我生在杨浦,暑假里整天穿着背心,久而久之,背心就深深地烙印在前胸后背,冬天去澡堂里洗澡,什么都脱下了,就是背心的烙印脱不掉、擦不掉、洗不掉、扒不掉,活脱脱大杨浦来的“小赤佬”,野蛮小鬼(上海话读“巨”)!
夏天的黄昏,邻居们都下班了,于是呼朋引类,欢聚门前的路灯下,浴后八仙桌旁,葱姜螺蛳、盐水毛豆、油焖茭白片,再来一碟白切猪头肉,当然还有清蒸带鱼、小黄鱼之类,今天下午卖不掉的海鲜,就是狐朋狗友们的佐酒小菜。我毕业的时候,还没有企业家,只有个体户了,摆水产摊头是最普遍的。桌下脚旁,放上一箱江南牌啤酒,然后一杯杯喝,喝高了,套着瓶口朝天吹喇叭,全是背心朋友,比北京的膀爷文明些,活得真率性、开心。天边,渐渐地红了、灰了、暗了,最终没了。路灯却越来越亮了。白天白讲,夜里瞎讲,一天的耳闻目见,在此晒谷子了,小道新闻粉墨登场。此时“谈朋友”的伙伴回来,必须回到家卸妆——脱下外罩,换上背心,才能入座。倘若穿着衬衫入席,当心一桌人“锉”侬:“朋友,侬最好头上再吹吹风,腋下喷喷花露水。”有空哦!小黑皮装秀气。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背心是我们这一伙的入席通行证,斯文在这里是没有座位的。
但是市中心的电影院,门口有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衣冠不整,就是含蓄针对背心朋友,就是针对下只角的我们,参加“肉食者谋之”的会议,不得不背心外面套件衬衫,强盗扮书生。
什么叫文明?男人越穿越多,女人越穿越少。男人做“+”法,女人做“-”法。三伏天里,男人穿西装、女人穿背心,“衣冠不整”仅限于男人,而且是“独眼龙瞄锁眼”,精准聚焦,就是针对下只角的我们这票货色。女人是豁免的。改革开发后,西风压倒东风,女人压倒男人。今天,“高大上”的场合,穿背心的一定是女人,倘若换做男人,保安就会一路跑过来,立定向侬举手敬礼了,好比交警向司机举手敬礼,这是不祥预兆。这个预感源于经验,我在自己小区里穿背心,保安就会走过来敬礼,然后要求你立刻添衣纠正。
三十多年前,我们还是中小学生,跟着隔壁大哥哥们,晚饭后到楼下,聚在一片空地上,躺在并拢的长条凳上,仰举杠铃,两端挂着圈,一个接一个加码,希望练出两块胸肌如乌龟背,然后穿件弹力背心凸显出泥塑感,走在大马路上,老嘎!还有歌词:“南京路上撑世面,淮海路上竖蜻蜓。”如今为了减肥,许多中年发福的男人,喜欢衬衫里面穿弹力背心。我讨厌,因为紧绷绷的,就像时刻被绑架着。过去凸胸肌,现在凸肚皮,一肚皮的牛腩,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与牢骚,都是富裕惹的祸。
三伏天我不孵空调,穿着背心,坐在弄堂里,享受穿堂风,有时很文化,背诵名人名言:“比大地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胸膛。”说着,撩起背心,露出胸膛——行为艺术展览。
如今时代变了,男人越来越羞涩了,背心属于内衣,囿于卧室,连客厅都不敢去了,否则妻子要发声音:“喂喂,请侬注意点,这里还有阿姨哦。”更不宜出门招摇过市。倘若穿着背心去超市,好比开着救命车去赴婚宴,当心人家“大小便失禁”。
背心属于妇女用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