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的一场雨,把拉萨的天空洗得湛蓝湛蓝的,当我们排队进入布达拉宫时,太阳渐渐地热辣了起来。
布达拉宫高约118米,有13层楼。倘若按我们现在的住房3米一层来计算,它应该接近40层楼了。多少都有些高原反应的我们踩着118米并不平整的石阶一级一级地往上爬,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让我有种登上“天梯”的感觉。
其实,对游客来说,这哪里就辛苦了?一路上,我们随处可见匍匐前行朝拜的僧人和信徒,那才叫历尽千辛万苦呢。我想起当地友人说的话:“如果在行程中遇到讨钱的人,你可以不给,但若是看到僧人或信徒用身体一路丈量土地的,请慷慨解囊……”友人用了“丈量土地”这个词,让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分“红宫”和“白宫”。正因为是在不同时期扩建的,也就形成了现在特别的格局:看上去有点不对称。它原本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建立的,现在,它是世界上十大土木建筑之一,更集中了西藏宗教、政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可以说,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
登着石阶,我不停地抬头看布达拉宫顶端,目测这118米的高度离我还有多远?真不敢想象当年建造布达拉宫的民工是以什么样的毅力将一砖一瓦堆砌成如此宏伟的宫殿?当然,越艰难才越有回味,等到终于登上布达拉宫时,我们有种朝圣成功的感觉。
友人问我们,知道布达拉宫里面什么东西最不值钱吗?我们的回答他一概摇头。看我们语竭词穷了才告诉说,布达拉宫最不值钱的是黄金!
这个答案谁能想到哟,不过,经他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宫里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上万座塑像及唐卡,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的经文典籍,哪一样不是宝藏?而我们参观时脚踩的地面,处处镶嵌着密蜡、绿松石和各色珠宝……举目四望,全都是无价之宝啊。
然而在西藏,无论是珍贵的布达拉宫,还是其他寺庙,它们并不像内地的庙宇修建得金碧辉煌。在我眼里,它们更显平民化:西藏的寺院至今也不用电灯,照明用的全是虔诚的藏民带去的自家熬制的酥油。还有,要问每张供桌上供奉最多的是什么?不是百元大钞,而是一角、二角的纸质人民币。进寺庙的人多,纸币也多,都堆成了山。于是,以后在西藏的日子里,我们每到一个寺庙也是先去调换些零碎纸币,见到一尊佛像,奉上几张,聊表心意。
目前,限制开放布达拉宫的呼声已经很高了。我真想对有计划去西藏旅游的朋友说:与其磨磨蹭蹭,不如快点行动。当有一天布达拉宫因为内部保养而不是每天都供游人参观的话,那种遗憾将是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