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9:新智
     
本版列表新闻
~~~——最新十大安保技术
~~~——最新十大安保技术
~~~——最新十大安保技术
     
2012年02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新技术保障世界安全
——最新十大安保技术
阿碧 
■ “阴影鹰”无人机
■ 犯罪分子可能用按键余热盗取密码
■ 检测炸药的特殊墨水
■ 突击干预设备
■ 改造后的蚕蛾可以用于寻找毒品
■ 可检测单个爆炸物分子的纳米管
  植入式定位设备破获绑架案

  每个国家都不时会发生绑架案,这在墨西哥尤其突出,每年都有数万人被犯罪集团绑架,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2011年1月,墨西哥警方建议人们采用合理的自卫方法,其中一条是在手臂上植入射频识别追踪芯片。墨西哥人通过外科手术,将这种米粒大小的管状芯片植于胳膊的皮肤下。在用户携带外部卫星定位系统设备时,植入的芯片便能将信号传达到这件设备上。如果被绑架,用户可以按设备上的应急按钮,之后定位卫星就可通过芯片发出的定位信息找到受害者,警方也可以很快获知其所在位置,在第一时间展开营救。

  防止通过按键泄露银行卡密码

  2011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的安全专家基顿·莫尔里发现,一些罪犯会采用红外技术盗取人们在自动取款机上输入的密码。研究表明,用户在ATM机的键盘上输入密码数字后,会以手指余热的方式在键盘上留下痕迹。紧随而至的不法分子,能利用红外数码照相机确认前位用户输入的是哪些数字,辨识精确度高达80%。根据莫尔里的研究结果,警方通过银行资料向银行卡用户发送了保护密码安全的短信,要求用户在输入密码后将手掌覆盖在整个键盘上,或者在交易结束后随便输入其他几个数字,这样可以让整个键盘的按键都留下余热,从而让不法分子找不到与密码相关的按键。

  突击干预设备制止打斗

  2011年2月,美国警方宣布,类似电子游戏中发射镭射光的电子装置,将在监狱中现身。美国狱警打算在监狱的适当地点安装这种设备,有效防止服刑人员之间的打斗。这种新型设备名为突击干预设备,是由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资助雷神公司研发的。这种设备体积很大,高度为2.3米。但是,它的操作却比较简单,由类似游戏用的摇杆所掌控,使用这种设备的狱警可由与电脑相连的荧幕瞄准正在打斗的服刑人员。这种装置能发射肉眼看不见的毫米波,可穿透到皮肤的深处。服刑人员被毫米波射中后,会暂时失去行动能力,过一会儿就恢复正常了。

  发现鼻腔内的“死亡时钟”

  2011年9月,意大利巴里大学的法医学家宣称,人体鼻腔内存在一个特别的“死亡时钟”,能够精确地计算死亡时间。研究人员先后对某地医院的100位死者进行实验,检测鼻纤毛在人体死亡后的特性。研究发现,在患者死亡之后,阻止黏液、细菌和灰尘进入鼻腔内的鼻纤毛仍在搏动。他们还征得死者家属的同意之后,把死者的尸体放置在不同温度、湿度和气压的环境中。结果,在人死后20个小时之内的时间里,不论身处何种环境之中,尸体的鼻纤毛仍在持续运动,而且搏动的速率遵从同样的规律逐渐放缓。研究人员还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一个计算死亡时间的公式。

  把蚕蛾改造成缉毒侦探

  2011年12月,日本东京大学的法医专家神崎亮平等人把蚕蛾改造成代替缉毒犬的缉毒侦探。雄蚕蛾依靠微量的性信息素寻找雌蛾。当雄蛾闻到雌蛾在发情期散发的气味之后,大脑中的某个部位就会特别兴奋,然后指挥雄蛾奔向散发气味的雌蛾。研究人员找到了控制雄蛾大脑中性兴奋部位的基因,并对这个基因加以改造。此后,基因改造后的雄蛾不是闻到雌蛾的气味后开始兴奋,而是闻到毒品的气味后开始兴奋,并奋力飞向毒品。实验表明,基因改造后的雄蛾找毒的本领要比缉毒犬灵敏得多,而且能够找到隐藏在大宗货物深处的少量毒品,令缉毒人员迅速找到这些毒品。

  可发射炸弹的微型无人机

  2011年4月,美国公布了最新款“阴影鹰”微型无人机的一些技术细节。“阴影鹰”的机身长仅2.2米,净重只有20千克。它可持续飞行2.5小时,并在大风中飞行,能够视频记录航程,并能在任何气候状况下实时地无线传输拍摄到的信息。与以往的无人机相比,“阴影鹰”不但可以侦察和跟踪,还可以发射霰弹和手榴弹,对正在实施犯罪或企图逃跑的重案犯罪分子进行现场打击。目前,“阴影鹰”已经部署在非洲好望角海域打击海盗活动,并在美国街头进行执法。

  国际网络安全保护联盟成立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网络犯罪给各国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为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在英国政府支持下,一个全球性非营利组织——国际网络安全保护联盟(简称ICSPA),于2011年7月5日在伦敦宣告正式成立。ICSPA是一个全球性非营利组织,目前其成员包括迈克菲、趋势科技等数家全球知名企业。该组织将致力于整合国际间商业团体、法律执行机构以及各国政府的努力,通过国际网络犯罪援助项目、国家及地区网络犯罪援助项目以及网络犯罪相关法律培训和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执法能力,保护广大企业及其顾客免受网络犯罪活动侵害。

  特殊蓝色墨水探测过氧化氢炸药

  与传统炸药相比,恐怖分子更喜爱过氧化氢炸药,因为这种炸药容易伪装成饮料带上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且比传统炸药更稳定。2011年5月,美国一家安保公司宣布,他们已经研制出一种含有金属氧化粒子的蓝色墨水,可以有效检测出含有过氧化氢爆炸物的液体。这种墨水一旦接触过氧化氢炸药,就会从蓝色变成淡黄色或透明。该公司依据这种新式墨水研制了几种安检产品。举例来说,对于候机乘客携带的饮料,可以将含有这种墨水的特制吸管插入饮料中进行检测,此吸管会吸取少量饮料并在其内部进行化学反应,而不会污染饮料。

  利用安全套润滑液追凶

  2011年10月,英国研究人员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成像技术,首次从人的指纹中检测出了安全套上的润滑液,这项技术将为今后的性犯罪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运用这项新技术,警方可以收集到罪犯在犯罪过程中与安全套接触后留下的指纹,将现场留在指纹上的安全套的润滑液与受害者阴道内收集到的残留润滑液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犯罪事实。同时,警方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对现场指纹进行分析来确定犯罪嫌疑人,并且协助警方提供犯罪证据,为法院案件的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佐证。

  用蜂毒制造超灵敏爆炸物检测器

  2011年11月,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超级灵敏的新型探测仪,居然可以检测到单个爆炸物分子,比目前机场用的爆炸检测仪灵敏很多。研究人员筛选出蜜蜂毒液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片段,将它涂在碳纳米管上,结果这些蛋白质会和包括TNT在内的硝基芳香族爆炸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能在室温室压下检测到单个爆炸物分子。这种检测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在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安检中,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包包都开包检查。如果有人把爆炸物隐藏在包里,这些爆炸物挥发出来的分子是很少的。用传统的检测器,不少装有爆炸物的包包能轻易混过安检装置。但是,有了蜂毒纳米管检测器,即使包包里的爆炸物只有一个分子挥发出来,也能被检测器捕捉到而报警。 阿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目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公众服务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27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2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A01版:百年中行
   第AA02版:百年中行
   第AA03版:百年中行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1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2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用新技术保障世界安全
机遇号火星车再次醒来
无须充气的 “绿色轮胎”
新民晚报新智B19用新技术保障世界安全 2012-02-03 2 2012年0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