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泉生物群的能量来源
近年来,英国研究人员多次把一艘公共汽车大小的无人深海潜水器释放到南极附近的海底。这艘潜水器安装有摄像机和机械臂,不但可以采取水样和生物标本,还可以拍摄下深海动物的活动场景。通过这艘潜水器,研究人员已经在南极热泉附近发现了20多种新奇的动物,包括神秘的白色章鱼、奇特的七角海星、成群的多毛雪蟹、扎堆的海葵等。这些动物都生活在深海底部的热泉附近,深度往往超过2400米。
陆地上不少温泉的形成与活跃的地质活动有关,或是火山,或是裂缝。在海底,这样的火山或裂缝也不少,这样就形成了大量海底温泉或热泉,把附近冰冷的海水也加热得暖烘烘的,一些原本不能抵御深海刺骨冰水的动物就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乐园。然而,海底一片漆黑,没有植物能够在那里生存,动物可能就没有了最初的食物来源。那么,热泉动物靠什么生存呢?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奇特的微生物,主要是蠕虫和细菌,能够忍受热泉中的高温。
热泉中的微生物以热泉口喷射出来的硫化物为生。它们就是热泉生物群的食物链中最低端的生物。也就是说,热泉生物群的最初能量来源不是阳光,而是热泉中的化学物质。一些浮游动物捕食生活在热泉边缘的微生物,而小鱼、小虾等则以浮游动物为食,而螃蟹、章鱼等稍大些的动物则以小鱼、小虾为生。这样一来,原本以为是死寂一片的热泉所在的海域则变得热闹非凡。
有趣的多毛雪蟹
在南极热泉生物群中,最令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那些多毛雪蟹。它们因体表长满长毛且颜色发白而得名。它们喜欢群居,常常数百只组成浩浩荡荡的一群,游弋在热泉附近,看起来十分壮观。它们不能照射到阳光,且捕获的食物中也没有色素,因而体表发白。那些生活在热泉附近的章鱼体色发白,也是这个原因。
多毛雪蟹体表为什么有那么多长毛呢?这与我们常见的大闸蟹有些类似,长毛是它们的感觉器官之一,可以感受到附近小动物激起的水波而找到捕食的目标。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雪蟹的长毛还有与众不同的用途,那就是作为养育细菌的场所,当雪蟹找不到其他食物而挨饿的时候,它们就用嘴和爪子捋自己身体上的长毛,找其中的细菌来吃,就像一些猴子从长毛中找虱子吃那样。
南极热泉为何特别热闹
研究人员还发现,南极深海热泉附近的生物要比其他海域丰富得多,也要热闹得多。这似乎与我们的经验相悖,因为我们都知道越是温暖的海洋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热泉是地球上极端的炎热之处,而南极深海是地球上极端的寒冷之处,当两者相遇之时,两个极端就可以抵消一部分。
也就是说,南极冰冷的海水是个天然的冷空调,可以让热泉附近的海水不会热到动物难以生存。虽然南极热泉喷口的水温可以高达几百摄氏度,但是喷口几米之外水温就可降到60摄氏度以下,适合热泉细菌和其他小动物生存;在热泉几百米外水温就降到20摄氏度左右,适合章鱼、蟹等动物生存。
研究热泉生物意义非凡
尽管南极海底热泉所在海域生机勃勃,但是那里毕竟物产不丰,环境恶劣,生存竞争也由此变得十分激烈,大家都可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有限的食物。研究人员在一些多毛雪蟹的身上发现了严重的烫伤痕迹,这大概是它们饿急之时冒险去热泉喷口寻找食物而留下的“纪念”。
英国研究人员表示,研究热泉生物群不仅仅是因为那里的动物奇特有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找到生命最初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起源的,也能为人类找到一些抵御恶劣环境的新方法,对以后寻找外星生命或移民外星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