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便有差异。现在计时所使用的“标准时”,就是以某一子午线的时间为邻近地区的共同时间。早在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已将地球表面按经线等分为24个时区,并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此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度范围为零时区,然后向东(或西)每隔15度为一时区。在每一区内一律使用它的中央子午线的时间,称为该区的标准时。每越过一区的界限,时间便差1小时。
可是,在这之前,自1825年铁路诞生后的岁月里,铁路运行的时间计算和统计时间却无“标准时”可依。火车运营根本谈不上“安全”、“正点”。那时的铁路职工,虽然穿着统一的制服,上衣口袋里揣着一块大怀表,但只能“按照本地的太阳”对时。即当太阳升到头顶,火车司机就将怀表时针拨到正午12点。可是,以美国为例,每向西13英里,“正午”就相差一分钟。正因为按照这样的时间开车,结果行车事故频频发生。
直至1869年,美国的多德教授注意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标准时”进行研究。他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把全美国分成四个时间带;又以经线为基础,精确计算出美国当时大小八千多个火车站的地时差,并编印成册,寄给各个铁路公司。在多德教授的努力下,美国铁路便开始了推行时间标准化活动,列车运行也步入了有时间可依的正规化轨道。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推行一国内各地统一使用某地所在时区为标准时作为基准。一般以该国首都所在时区的标准时为准。我国的标准时(北京时间)就是东八时区的标准时,比本初子午线为中线的零时区早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