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初夏的某日,从民政局大门出来,母亲脚踩10块钱的搭襻黑皮鞋,扭着尚且苗条的腰肢,和父亲在人民广场阳春白相一圈后,乘电车去了四川北路的西湖饭店。
母亲点了一鱼一蔬一汤一瓶啤酒和两碗米饭。母亲是天生吃货,对美食有天然的直觉。那餐饭约摸花费五块多,占父亲当年工资的1/11。毫无疑问,女人嫁作人妇的第一顿饭必须吃男人的,无论那男人是贫寒还是富有,这寓意着女人将一生有靠,虽然新中国的绝大多数女性都有着养活自己的能力。
在女人生命中,可能最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证实男人对你的意图是严肃的,对你的情感是实在、有境界的。第一顿夫家饭更像是佐证这一意图和情感的仪式。
旧时新妇嫁入夫家后,第一餐饭会有些别致的安排:必须是只有两人食用,鱼俎、腊(风干的全兔)俎、豚俎仅有一份,放在两人饭菜之间,供新人同食,称为“共牢而食”。后来出现的咬苹果咬樱桃之类甜俗一幕,就是共牢而食的遗意。饭后喝点酒漱漱口,既可清洁口腔,也能定气安神、情谊澎湃,主事的人将一个葫芦剖开,新人各拿一半,倒上酒后,同时喝下去,称为“合卺而饮”,交杯酒就是这个意思。旧时男女授受不亲,从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以后,夫妇从此合二为一。
从峨冠博带到长衫马褂,再到曳地婚纱,从骑马坐轿到步行单车,再到宝马宾利,上下数千载,国人婚礼依然丰富多样,可婚后的第一餐夫家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形式,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特色,总能让人齿颊留香,回味绵长。
女友A小姐五年前嫁在大连。第一顿夫家饭在自己的爱巢进行,公婆在新人领证当天精心炮制了六道菜品供二人享用。
第一道叫全家福,由扇贝丁、鲍鱼肉、海参等海鲜炖制而成,用料堪比佛跳墙,寓意着从此全家幸福;第二道是虾仁炖豆腐,豆腐切成三厘米见方、一厘米薄厚的大片,整齐不能炖碎,寓意着富足安康;第三道是红烧鸦片鱼,整条下锅,同样要保持完整,寓意着年年有余;第四道是苦瓜肉片,寓意着夫妻同甘共苦;第五道是凉拌海蜇,糖醋辣油胡椒齐全,寓意着人生无论沉浮,心态都要干脆爽洁;第六道是整颗猪心酱好切片,再摆成完整的心形,寓意着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公婆用这六道菜,讲了朴素的生活道理,从此人生丰俭随意,自得开心。
女友B小姐的第一顿夫家饭是在公婆家吃的。她母亲出身苏州世家,又嫁入宁波籍家庭,被规矩熏陶而成,培养的女儿自然不差。可还是忍不住再次关照女儿:要相帮擦桌传菜盛饭洗碗,夹菜不能像落雨点,不能起身夹菜,不能发出咀嚼声等饭桌礼仪,以免被公婆有闲话说了去,搞得她比面试还忐忑。
到了婆家,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公婆恨不得把新妇当菩萨供,水果茶点川流不息,肚腹也应接不暇。厨房禁区简直不容人插足。待饭菜上桌,B小姐还没动手,眼前碗碟里已堆满珍馐美馔的小山。不管她如何左抵右挡,他们一律当她是客气,她只好埋头奋战。这顿饭,顶过她寻常一日的进食,最后只有仰倒沙发喘气的份,哪还顾得上礼仪?只好安慰自己,横竖嫁进来了,不必再装贤惠装淑女。只是她的减肥大业遭此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促使女友C小姐和老公闪婚的最大原因是为了给罹患癌症的准婆婆冲喜。
结婚当天,一清早,向来乖巧的C小姐没立即对镜贴花黄,而是寻思着给躺在医院里的婆婆煮碗菜粥,遂把青菜叶洗净切碎煸炒再加入少许肉糜吊鲜,米粒滚起片刻后,倒入菜末肉糜用小火慢煨。闻到菜香时,打入一只鸭蛋,筷子搅动后,淡黄色的蛋花便溶在菜粥里。这碗简单却用心良苦的菜粥自然征服了婆婆的心,也为她赢得贤良淑德的美名。
沿袭母亲的传统,我的第一顿夫家饭是一定要下馆子且二人世界的。本城餐馆酒肆,从庙堂的到草根的,我自问去过不少,且经过大师熏陶指点,颇擅长点菜。此番“跟谁吃”已是定局,而去哪儿吃、吃什么却是变量,终归让人踯躅。后来鬼使神差,订下天鹅轩。
那天,从天鹅轩出来,他恍然大悟:怪不得你执意要来这儿,敢情跟你结婚,我是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