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说一个朋友要生第二胎了,觉得真是非常好的事。这样的消息在今年听得特别多。那些年轻的妈妈大多有很高的学历、很好的职业,但因为喜爱孩子,甘愿放弃或暂停事业上的追求。其实在不违反基本国策的情况下,生两个孩子总是更接近家庭的自然状态。
认得的一个生意人,前几年在江西投资房产,经常出差,没完没了地应酬、通关系,今年索性撤资,定定心心搞他喜欢的精细化工实业,多出来的时间陪老婆和两个孩子。
随着经济的腾飞,至少两代人被时代裹挟着向前奔跑。有的年轻人忙得连相亲的时间也没有;结婚了,往往生一个孩子都无暇顾及;多少人因为忽略了家庭以致劳燕分飞。
也许是一种人生的节律。很多人奔波已久,开始休养生息。喝一点茶,看一点书,果断远走高飞去度个假,所谓养生,所谓慢生活。有些人开始用节余出来的时间去做一点志愿者工作,感受另一种快乐。
我们的经济似乎也经历着这样的回归。GDP增速调低了,政府开始更注重做一些惠民安民的事。比如昨天刚宣布的小长假高速公路免收费,比如公立医院改革、贫困地区营养午餐、校车计划,比如顺应民意取消一些高污染项目,抓食品安全推出时间表等等。而公众也似乎已能坦然接受个位数的经济增长,对高楼大桥的兴奋反应趋于平和,更希望看到的是调整社会贫富分化,治理环境污染,重建社会道德秩序。
这种回归心态同样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得到清晰印证。一位中国代表团的官员称,如果我们金牌少拿一点,老百姓能把你骂死。话语传出,网民们立即安慰他:您尽管放心,金牌不是第一,我们也不会骂你们,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就可以了。拿了银牌的举重选手吴景彪赛后痛哭:有愧于祖国,对不起大家!舆论几乎是同一个声音:不必对不起,你已经很棒了!多少年来,我们强调金牌第一,渴望金牌第一,但随着对体育的加深了解,体育精神的潜移默化,公众的心态已日趋理性和成熟。
回归是为了感受世界本真的美好,缓步是为了更稳健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