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统计局公布“2012年上海市民慈善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民对慈善活动态度积极,同时期盼慈善增加透明度。
开展慈善活动有何意义
71.4%的市民选择“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50.8%的市民选择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显示市民愿意帮助困难群体的热情很高,并且对慈善理念高度认同。
哪些群体应参加慈善活动
50.3%的市民选择了“每个人都应力所能及地参加”,显示市民认同慈善活动的比例较高。50.3%的市民认为“政府部门”应参加慈善活动,显示出市民对政府解决社会救助方面能力的认可和重视。认为“富人群体”应参加慈善活动的比重位列第三,占36.7%,显示市民期待先富群体展现社会责任心。
哪些群体或组织应得到捐助
56.8%的市民选择“受灾地区群众”,48.5%的市民选择“失学儿童”,38.3%的市民选择“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群体”,显示出市民对受灾群众、儿童和老年群体的特别关注。
哪些捐助方式比较容易接受
49.7%的市民选择“学校、单位组织统一捐助”,显示市民对学校、单位组织慈善活动具有较高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市民第二认同的是“看情况而定的自发捐助”,占42.6%;第三认同的是“政府组织的捐助活动”,占42.5%。
你愿意参加哪些慈善活动
69.5%的市民表示愿意“捐献闲置的衣被物资”,显示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市民捐献衣被物资能力同步提高。选择率列第二和第三的选项分别是“捐款”(56.5%)和“捐献书籍和文化用品”(42.5%)。值得注意的是“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选择率仅为4.4%,显示市民对捐献骨髓还有许多顾虑,亟需普及相关知识。
慈善组织开展工作有何改进
62.8%的市民选择了“定期公布慈善物资和资金审计情况”,选择率第二的选项为“捐助对象和受捐情况公开”,占48.3%,显示了市民期望社会慈善组织增加活动透明度。“建立固定的社区慈善捐助点”位列市民选择率的第三,占32.4%。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