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反弹,可以分解为两波上涨动力。初始一波,主要是海外资金的流动性泛滥以及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等利好预期的推动,以金融有色、地产建材等权重股引领。而后一波,则是机构年末排名及上证指数年线阴阳涨跌的博弈所推动。其中,由于今年基金等机构业绩总体不理想,因此当年末反弹出现后,部分机构为了改变排名落后的困境,不惜放手一搏,大量跟风参与,以期咸鱼翻身,提升排名。同时,由于上证指数去年收盘为2199点,今年开盘为2211点,如果今年收盘能在2211点以上,那么年线上涨收阳,将是皆大欢喜。历史上,上证指数年线连续收阴的最多的只有两条,如果今年收阴,将是创纪录的三连阴。
从目前看,随着股指的上升,市场情绪明显复苏,尤其是成交量的活跃和盘中热点的涌现,行情短线活跃已成定局。在形态上,上升通道已经确立,只要成交量不迅速萎缩,即便反弹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应该也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偏强势运行。而且,随着年关的过去,资金面将有望宽松,再加上年终分红送转的局部消息,个股的走势仍然存在机会。从总体看,在市场氛围转暖的背景下,行情近忧已解。
但是,如果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到底哪些反弹因素站得住脚,对市场中线有持续支撑作用?年线阴阳肯定是短线的,机构排名也会随着年关过去而消失,海外资金的流入从眼前看还比较稳定,但其流向不受内地投资者掌控,无法确定在中期是否能够稳定留存并带来增量。至于对政策的预期和对经济的研判,政策向好有共识,但节奏、力度和重点则带有较强的主观成分,确定性难以把握。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短线行情大涨,来势迅猛,在此前调整中所暴露出来的市场问题及制度缺陷,其实一个也没有解决,其中,既有大小非解禁数量巨大、新股IPO“堰塞湖”,缺乏真正的稳定的长线资金等供求关系的问题,也包括财务透明、业绩真实、回报合理等价值投资理念的问题,还包括能否引入集体诉讼、打击内幕交易和欺诈上市,提高违规成本等法律制度的建设问题。对市场而言,这些制度性问题才是解决市场“熊途漫漫”的根本性问题。但不可否认,本轮反弹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解决而引发,矛盾只是被暂时掩盖而已。从这一点看,市场远虑并未化解。
申银万国 钱启敏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