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干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南亚是中国重要的西南周边,因其与中国最主要的两大民族自治区接壤而成为中国周边战略的重点之一。李克强总理履新后选择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他首次国事访问的目的国,显示南亚在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李总理5月的南亚之行是在中国东南周边的喧嚣逐渐上升之际进行的,并且在行前也发生了中印西部边境地区的“帐篷对峙”,因此该次访问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访问的结果则表明了中国在处理周边问题上一以贯之的方针,并在新形势下旨在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上新台阶,这特别清楚地表现在李总理访问印巴时提出的两大经济战略合作设想,其一是在印度宣布的“向西开放”战略,另一是在巴宣布的建设“中巴经济走廊”设想。
问:中国与印度如何相向而行?
赵干城:根据中方的设想,“向西开放”战略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对外衍生,而李总理进一步阐述了该战略在地区合作中的战略意义,即中国的“向西开放”与印度的“东向”政策是可以相向而行的。
他的这个观点引起学界的关注,因为印度的“东向”政策实施多年,帮助印度与东南亚诸国重建经贸文化联系,但近年来颇有一些印度学者强调该政策的地缘政治意义,突出印度要在西太平洋地区介入的竞争指向,中国领导人的战略设想显然强调了和印度在地区层面加强合作沟通争取共赢的理念,这和习近平主席稍后访问中亚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设想是相通的。作为“向西开放”战略的第一步,中国提出加快“孟中印缅”次地区合作进程,利用各国已经拥有的有利条件,扩大合作范围,这得到印度的积极反应。
中国在南亚的地区合作倡议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与印度的关系。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中印关系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李总理将首访定在新德里,应当说是意料之外的,但细细考察中国近年来对外政策的实践,直面矛盾,解决分歧,求同存异,这些中国外交的传统并没有丢失。印度对中方的外交行动是欢迎的,并在几个月后,由印度总理对北京进行了回访。两国首脑同年互访是两国关系史上数十年没有出现过的,反映了中国的务实外交正在得到很好的推进,中国用心经营的南亚将为周边外交致力于追求的目标树立新的典范,那就是在利益汇合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共赢。
问:美军2014年撤出阿富汗后,阿的形势会发生怎样变化?
潘光(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阿富汗内战已成为地区动荡的一大根源,突出表现为两点:几乎所有的极端、恐怖组织都以阿富汗为基地进行暴恐活动;作为最大毒品输出国,在阿周边形成跨境贩毒网。2014年美国/北约撤离后阿富汗形势如何发展,关键看国际社会,特别是其周边国家能否加强合作,促进阿富汗的民族和解进程与经济文化发展。
中阿两国自古以来通过丝绸之路友好交往。前不久卡尔扎伊总统对中国的访问,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在安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目前,中国已成为阿富汗的头号投资者。特别要指出的是,近期新疆和北京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具有一些特点:策划、实施者都看了“东伊运”的视频资料;暴力程度高,袭击对象不分民族;宗教极端思想浓厚,带有“圣战”和自杀性袭击的特征。显然,这些都与阿富汗的恐怖活动基地密切相关。因此,中阿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十分重要,不仅对阿富汗的安全,也对中国的安全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