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随着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不断增强,北极的冰融速度不断加快,北极航道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广阔,加之北极能源矿产储量极其丰富,因此北极寒地正成为热土。北极事务也由此而日益引起北极区域内外世界各国的重视。
比如俄罗斯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不仅在北极地区举行了多次军事演习,并且计划建立“北极部队”。同样,加拿大也加强了主张将北极地区的部分岛屿和海域划归自己的主权管辖范围的力度。而美国则始终坚持运用自身超强的军事力量,坚定地维护自身在北极地区的战略优势,并且强调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广泛且根本的国家安全利益。
张耀: 首先是有关北极国家继续力图在北极地区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北极各国在北极主权问题上时而爆发争论,关键原因还是北极地区水域岛屿的归属决定了有关国家的未来战略利益。
叶江:一种新型的处理北极事务的方式,即通过国际机制实现区域治理并且将北极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相互结合起来的方式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由北极地区八国共同签署的《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多边协议发展而形成的北极理事会。
今年5月15日,北极理事会第8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决议,一致同意接纳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6国为该理事会正式观察员。这一方面表明北极区域治理架构将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非北极国家也将在理事会中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北极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的结合度愈来愈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既体现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表明中国介入北极事务的主要目的是参与北极治理。
问: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如何?
叶江:从1999年至今,中国已进行了5次北极科学考察,并于2004年在北极的斯瓦尔巴德地区建立了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2012年8月,中国“雪龙”号科考船顺利完成北极东北航道的首航任务,并在水文大气、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大气化学、海洋生物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获得大量关键数据和重要样品。这一切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实际上已在北极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并不是源于地缘政治而完全是为了北极的区域治理。
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中国虽然没有在理事会的表决权,但享有参与理事会活动的权利,同时拥有发言权、项目提议权等。这一切无疑为中国更进一步地在北极区域治理乃至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对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和权力政治的竞争起一定的限制作用。此外,中国参与北极治理也能进一步地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