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用风险补偿机制助解“邻避困局”
刘良恒
  一方面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南京六合、湖北仙桃、湖南宁乡、广东肇庆相继引发公众抗议。群情激昂的“民意”让地方政府宣布工程暂停上马。另一方面是,杭州余杭垃圾焚烧项目平衡各方诉求,历经“坎坷”后获得居民理解原址落地;长沙北山镇居民切实感受到危废项目带来的发展前景和政策红利。这种“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的差异背后,正是利用风险补偿机制破解邻避效应的大课题。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PX、火电、重化工、垃圾焚烧等项目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管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风险因素都不可能被彻底消除,公众的担忧也应该得到理解和考量。

  “这个项目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只有风险,我凭什么要做出牺牲?”面对可能在自己周边环境中出现的潜在风险,老百姓都会算一笔“环保账”和“生态账”。所以,一方面要公开决策、信息公开,加强科普,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协商,取得民众的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对公众承担的风险进行某种形式的补偿机制也不能缺位。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运用风险补偿的思维。以长沙市危废项目为例,地方政府在推动项目落地长沙县北山镇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当地老百姓盼望发展、摆脱贫困的热切愿望,先后投入财政资金,在当地修路,建学校,扩建卫生院,上马工业园,打造新型城镇,发展花卉苗木等现代农业,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前景和政策红利,从而赢得他们对危废项目的支持。

  求解“邻避困局”,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其本质是对利益重新协调分配,在“破”“立”之间寻求新的利益平衡。(刘良恒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0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1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8版:广告
扫码支付新政释放监管善意
九曲花街的一幕
你的学校留下了什么?
用风险补偿机制助解“邻避困局”
“绑票”
真实最有力量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用风险补偿机制助解“邻避困局” 2016-08-10 2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