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是作曲家赵季平根据他为同名电影配乐改编而成的二胡协奏曲。“心香”二字,原表示衷心虔诚,如焚香敬佛一般。电影《心香》刻画了初始尴尬冷淡的祖孙最后产生依依不舍的亲情,感人至深。协奏曲《心香》不仅仅止步于电影故事的情感,更在于强调重重困难之后升腾而起的希望。
上海民族乐团自启动演出季模式以来,与著名作曲家合作的“经典演绎”系列便是一个重要内容。“赵季平作品音乐会”是其中之一。在定曲目时,这首单乐章协奏曲《心香》成为关注重点,其中的二胡独奏便落到了乐团优秀二胡演奏家段皑皑身上。
虽然获得大家的信任,段皑皑却感到压力不小。这是她首次演奏的作品,演出前没机会与赵季平沟通,也没有现成音响资料。面对乐谱,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于是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电影,与此同时仔细研读乐谱,并投入到刻苦的练习中,用自己的情感与想象,揣摩这首乐曲。
那年元月,二胡协奏曲《心香》要登台了。演出前的走台,赵季平按时来到剧场。虽然《心香》被安排在下半场,走台开始时她已注意到观众席中的赵季平,他就是大考官啊。段皑皑竟有了略微的紧张感:自己的演奏能否让他满意呢?
谁知事不凑巧,还没轮到段皑皑上台,赵季平临时有事先离场了。段皑皑虽然松了口气,但还是觉得遗憾,如果赵老师听了能对她的演奏给点提醒,那么晚上的正式演出可以更有把握了。现在却连最后的请教机会也没了。
晚上《心香》正式演出开始。古琴在乐队的衬托下,深沉苍凉,让段皑皑的心一下子凝固。二胡缓缓奏出了开头两个音,像一声凝重的叹息!为何如此叹息,为何这般无奈、苦痛?影片里的故事似乎附在段皑皑的二胡上,感情的波动在上面穿梭、交织,直到紧紧缠绕。
演出完毕刚进后台,同事在外急速敲门:“快!赵老师要见你!”段皑皑匆匆换好衣服,三步并两步地走出化妆间来到赵老师赵季平跟前,谁想赵老师紧紧握住她的双手:“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我想表达的叹息你都做到了。”段皑皑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此后,凡有《心香》协奏曲的演出机会,赵季平总会第一个想到上海民族乐团的二胡首席段皑皑。
段皑皑庆幸自己的事业顺风顺水,在音乐学院一路有王永德教授的悉心指导,毕业后又有幸与自己从小的偶像——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共事。在上海民族乐团,闵老师对事业的挚爱、对后辈的关怀,对专业和演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始终是她心目中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乐团今年5月的一场《静听》音乐会尤其让她难忘——那天她和闵老师第一次双双上台同演一个作品,尽管只是一曲短小的《打猪草》,段皑皑却倍觉荣幸——第一次与闵老师同台,又恰逢乐团建团60周年,作为乐团二胡首席,她把这2012年看做是自己艺术事业上的纪念性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