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月,飞机上的肢体冲突,已有几起。于此,舆论的指向和评论的焦点,很容易集中在道德层面:若是个体素质高一点,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但事实上,这更多的却是一种规则的失范。9月9日,家住上海普陀区的网友@饼干顾与丈夫在影城看电影时,遭遇“喧哗男”,因出声制止被四人尾随围殴。像这样的事件,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掌掴门”,其实质都是个体对规则失去了敬畏和信任,导致正气不彰,邪气上浮。
从“我爸是李刚”,到“打的就是你,老子有的是钱”……这诸多叫嚣背后,是另一种规则在发挥作用。出事了可以用钱摆平,让一些人根本不忌于规则的约束;息事宁人的心态,使很多违法行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比如,数起乘客冲入机场跑道抗议航空公司航班晚点、机场服务不到位的事件,赔偿和追究两者之间混为一谈,结果便是服务不畅与暴力维权同时存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让一些人不信规则而相信“胡闹”的作用。
消解社会戾气必须让规则发挥显性效用。一方面,“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成为公共秩序的底线;另一方面,个体必须要保持对规则足够的信心和信任,不做规则的破坏者。唯有如此,每个人才不会成为规则失范下的受害者。
(堂吉伟德 全文刊新民网,网址www.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