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审核停了2个月
上一次发审委召开会议审核公司的IPO申请,是7月31日,当时备受争议的神舟电脑在多次闯关失败之后,终于获得了发审委的认可,而上海麦杰科技则被挡在了IPO大门之外。此后,发审委再也没有召开会议审核任何公司的首发申请。对于突然出现的这一变化,市场上不断出现新股IPO将暂缓的猜测,并随着审核“空窗期”的延长愈演愈烈。
不过,本周一证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创业板发审委将于9月28日审核北京中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说明发审会开始恢复正常。对此,一位投行人士认为是在情理之中,因为尽管监管层近期有意减缓新股发行节奏,但这和暂缓IPO是两回事。“审核空窗期”的出现,主要还是受到拟上市公司补充披露中报的影响。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A股市场极度低迷之时,证监会重启IPO的审核,并不意味着新股融资的加速。
此时股市反而创新低
8月和9月,不仅IPO审核进入“空窗期”,而且,股市首发新股数量也相当少,融资额只有去年同期的一个零头。今年8月沪市股市首发新股只有12家,募集资金只有67.59亿元;9月份首发新股也是12家,募集资金75.33亿元,均是今年较低的月份。
而去年8月和9月,沪深股市首发新股分别为23家、21家,募集资金分别为276.54亿元和289.31亿元,就是说,今年8、9月份新股融资额分别下降了76%和74%。同时,今年前9个月新股融资总共102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333亿元下降了55.9%。
但是,这两个月新股审核“空窗”,首发新股大幅减少,并没有换来股市上涨。截至昨天,沪深股市这两个月均告下跌,上证指数也是在这2个月里跌破今年1月份的低点而创下新低,周一,上证指数更是最低跌至2005.26点,2000点大关岌岌可危。
事实再次说明,股市的涨跌,新股发行并不是主要因素,相反,市场涨跌导致新股发行量的高低,比如,本周一发行的洛阳钼业因市场低迷,最终将发行量减半,募集资金大幅减少。由此可见,将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责怪于新股,是不客观的。而在近期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新股发行预计仍将维持低位。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