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体育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是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集体项目独金得主,本报记者走访了这支王者之师,探寻她们的成功之道——~~~
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是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集体项目独金得主,本报记者走访了这支王者之师,探寻她们的成功之道——~~~
     
2012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是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集体项目独金得主,本报记者走访了这支王者之师,探寻她们的成功之道——
几乎天天集训 一天至少两练
华心怡 徐悦廷
■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夺得伦敦残奥会冠军一刹那图 新华社
  午后的上海残疾人训练中心,一片寂静,大厅里滚动的字幕引人注目——“中国坐式女排:伦敦残奥会冠军。” 

  国字号的集体项目,无论是伦敦奥运会,还是伦敦残奥会,金牌只此一枚。并且,这已经是她们在残奥会上的三连冠。 

  主教练张俊带着这支少人关注的王者之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难“守业”,他不提金牌,只说:“排球为姑娘们带来欢乐……” 

  价值球员 

  36岁的张俊曾是上海男排队员。身型高大的他,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这位快人快语的年轻教练在2007年底接过坐式女排的帅印,“当时我的老师乐融融在一次车祸中意外丧生了,我本来是副教练,之后便火线上岗。”在这段艰难的冠军之路上,张俊说,很多人的功劳都远远超过自己。 

  中国坐式女排能夺得残奥会三连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吕志新在2002年为球队觅到了“宝贝”。2000年坐式排球世锦赛期间,吕主任发现很多球队都有一个最低级别残疾运动员。回国后,吕志新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地毯式搜寻,最终把目标锁定在江苏队员盛玉红身上。 

  “她的踝关节被植入了钢钉,多少影响了她的腿部功能,按照规则这算是最低级别的伤残。”张俊介绍说,曾是职业球员的盛玉红基本功扎实,而1.85米的身高更成了中国队的第一高度。中国坐式女排因为她,有了质的变化。在伦敦残奥会上,41岁的她数场比赛轰下141分,被评为“残奥会十大传奇英雄”之一。打个比方,盛玉红在队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马布里之于北京男篮,德罗巴之于上海申花。

  合家欢乐 

  她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平日里,张俊操心的不仅仅是技战术方面的兵家常事,还有队员们的精神思想,甚至饮食起居。 

  唐雪梅来自四川广元,在汶川地震中受了重伤。2009年,她受邀参加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十周年庆典,其间被现任中国坐式女排副领队张超群发现高个头、长手臂的优势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最终她被招入上海坐式排球队。“一开始的时候她有些不适应,我们每天都格外细心地照顾她的情绪。”唐雪梅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张俊亲自找来大学生为其开小灶。 

  伦敦一行,张俊不仅带回一枚奥运金牌,还带回了一大袋“日常用品”。“都是些平时用得上的医疗小物品,比如胶条、绷带什么的,我一看就觉得队员们能够用上。”坐式女排,正是在合家欢乐的家庭氛围中,养成了默契。 

  过硬功底 

  为什么中国集体项目集体萎靡?这个问题抛给带着金牌回家的张俊再合适不过:“集体项目需要更艰苦的练习,这其中还牵涉到队员之间的配合,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 

  坐式女排的姑娘们平均一个月穿破一条裤子,排球鞋也是一个月一换,鞋底都被磨穿。新队员不到一个星期,屁股上便会结上一层痂。“我们基本上是一年365天集训,这一点国外选手是做不到的。”早上8时半到11时第一练,中午小睡片刻,下午2时再操练到傍晚。“有时候为了帮助新球员掌握基本功,还有晚上的第三练。我们身高不够,我们的装备也并不先进,但我们的基本功绝对第一。” 

  科技排球 

  伦敦残奥会后,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要开始大面积新老交替。“这一次的冠军,赢得非常艰难。以前赢美国队,每局基本不让他们得分超过20分,这次甚至打到了32比30。”美国坐式排球归美国排协管辖,一些老资格的排球顾问也是坐式排球的军师。他们已经研发出了一套专门的坐式排球软件。“美国队在训练、比赛时,天花板上会有两台移动式摄像机,通过它们,教练对队员的位置了如指掌。光计算其售价的话,估计得有20万元吧。还有后期的维护费,也不便宜。” 

  张俊介绍说,借鉴对手成功的经验,他们目前正努力研发属于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虽然困难重重,但张俊和他的球队已经做好了应对任何状况的准备,“冠军带给姑娘们很多自信和快乐,这条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但是我们会走下去。”本报记者  华心怡  实习生  徐悦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起航蓝水“辽宁舰”正式入列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十年之变
   第A09版:十年之变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热线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特别报道
   第A26版:专题广告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家居装潢
   第A31版:阳光天地
   第A32版:家居装潢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职场方圆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9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几乎天天集训 一天至少两练
广告
新民晚报体育新闻A29几乎天天集训 一天至少两练 2012-09-26 2 2012年09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