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企鹅”征服平衡木
在施卓英教过的学生中,冯吉无疑是最出名的。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刚来到辅读学校时,她的情况几乎是最糟糕的。
冯吉出生时,父母的年龄分别达到60岁和42岁,老来得子的父亲老冯说,女儿出生那天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然而,七八个月后,他们发现,孩子的头和脚都无法直立,旁人给她起了个“六点零五分”的绰号。后来,冯吉被诊断出患有唐氏综合征,不仅有智力障碍,且全身肌肉张力低下,四肢无力,生活无法自理。
7岁,冯吉进入辅读学校时,连“1”都不会写,走路像只企鹅,在教室里多次大小便失禁。但是,施卓英却惊人地决定:带冯吉练体操。
尽管有心理准备,一开始的训练仍令人沮丧。冯吉像一只受了惊的小猫,趴在离地面只有十几厘米高的平衡木上,压根不敢站上去。好不容易说服她站上去,她又马上跌落下来。练了半年都这样。于是,施卓英让她改练轮滑,以提高平衡能力。施卓英先是搀扶着她滑,再让她抓着栏杆滑,一年以后,冯吉能松开栏杆独立滑了。
一次偶然经历,让冯吉的父母看见了女儿的明显改变。那天,冯吉和母亲去逛超市,走到门口,冯吉突然拉住母亲,提醒她先寄包才能进。母亲觉得奇怪,“以前女儿经过储物柜总是很木然,今天怎么突然开窍了?”医生告诉她,这是体育锻炼对神经传导和智力发育带来的促进。
练习了两年后,冯吉终于在2004年“钉”在了平衡木上,2005年又开始学艺术体操。到2006年,冯吉不仅会穿衣服、系鞋带,语言能力也越来越好,还在2007年特奥会上获得艺术体操项目的一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两枚铜牌,被誉为“赛场小精灵”。
“特殊妈妈”带回33块奖牌
施卓英的成功不是偶然,更非天生。
冯吉来到辅读学校时,施卓英也是一个新人。17年前,她从普教转到特教行业,学生迎接她的不是掌声,而是一记耳光。那是在一堂体育课上,施卓英正指导学生踢足球,突然,重重一巴掌打在她脸上。原来,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急着想玩足球,却不知道如何表达。面对智商只相当于二三岁幼童的学生,施卓英什么也没说,反而忍着火辣辣的疼痛,不断安抚他的情绪。
这一巴掌促使施卓英开始恶补特教知识。她渐渐发现,智障孩子好动,喜欢上体育课,而体育锻炼又对康复有好处。因此,她组建了一支足球队,让孩子在传球、运球中学会团结合作。
后来,学校组建特奥体操队。她从零开始,先看录像学动作,再手把手教学生。智障学生记性差,一个动作要教上一个月甚至半年,要让他们学会整套体操参加比赛,没有任何诀窍,只有靠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
2011年夏季,世界特奥会在雅典举行,施卓英的队伍代表中国参加体操比赛。从6月开始,施老师带着体操队在天津封闭集训整整80天。80个夜晚,施卓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常常忙着帮学生洗头、擦身、洗衣服。孩子想妈妈了,施卓英抱着她们睡;孩子觉得饭菜吃不惯,施卓英把自己的菜让给孩子;学生发烧、拉肚子了,施卓英摸黑寻找药店。最后,孩子们总共获得25金、6银、2铜。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