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9: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高考作文看小学生习作
朱丽春
朱老师讲习作
  每年高考后,媒体上首先热议的,总是语文考卷。作文题目的难易、优劣、新陈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接下来让大家翘首以待的是,作文阅卷后的选文,老师、作家们的“下水”作文,专家们的各种介绍和评论,很长见识。 

  看到的考试佳作内容翔实、积累丰厚、思辨明晰、情真意切、语词畅达、角度独特等优点,读后很为12年的语文教学的成果欣慰。 

  老师、作家们的文章更是思路开阔,风格独特,或严谨规范、或潇洒脱俗,读来是另一种享受。 

  专家们的介绍,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他们的评论,则更让大家看到现象背后的实质,相信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很自然,绝大多数反思都集中在针对高中的语文教学上,涉及初中的也比较少,牵涉到小学作文情况的几乎没有。 

  其实,高中的学习情况与小学的基础一定有关系。只是分不出精力,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之内去讨论。但是,高考作文中出现的好好坏坏的各种现象,引起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思索,老师们都希望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为学生更长久的发展打好基础,有些弊病,也要趁年少时防微杜渐,争取早期治疗。 

  最担心听到的议论 

  有一次,几位小学语文老师在一起,议论起这个话题。大家对小学习作要负的责任,看法挺一致的,说:有些议论,听过也就放在一边,如立意不太高啦,思考太浅表啦,不善铺排展开啦等等。这确实是高中老师要负责的教学目标。 

  有一位说,最担心听到的议论是:作文内容虚假、空乏,千人一面,看不到真实的生活等。如果在高考作文中大面积出现这种现象,小学语文教师是难辞其咎的。因为这些毛病在小学生的作文中也常会出现,甚至可以说,这些毛病是在小学中形成的。这种毛病如果在小学阶段一开始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形成后又未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矫正,就是伴随终生的疾病。就像小孩子牙列不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期矫正,就会影响一辈子容貌。 

  有一个例子说:好多年前,有一道写母亲的作文题,媒体上披露,有不少学生写自己的妈妈死了,写得悲伤之极,很是动人。其实是从作文选上背下来的,他自己的妈妈正在考场外,大太阳下等待他呢。后来发现这样写法的学生挺多的,有点不正常,有记者去采访家长,问:如果你的孩子写这样的材料,你怎么想?妈妈说:只要考进大学,管他死不死的。 

  其实这种情况,小学作文中也比比皆是。有一次区统考,也是以写妈妈为题目,结果发现有半数以上的作文,写妈妈深夜或雨中、或雪中背自己去挂急诊。不是说突发事件不能写,只是在妈妈身边成长,应该有写不完的话题。还是身在此山中,眼睛却看不到山中美景。将来考大学,只好写妈妈死了。 

  另一位也认同这个看法,并很有个性地、玩笑式地说:我看到人家在批评高中语文老师,觉得很难为情,好像是自己做了坏事,没有被人发现,还冷眼看大家向别人身上栽赃。 

  虽然是私底下随意谈笑,也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有教育责任感,积极地承担属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笔者在小学语文中跌打滚爬一辈子,深谙这种疾病的来龙去脉。而本文只想从正面来介绍一些负责任的教学方法。 

  打好内容翔实的基础 

  “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这个习作要求,出现在三年级的课程标准上。然而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正处在蹦蹦跳跳、无忧无虑的年龄。要他们处处留意生活,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体会自己的内心感觉,对于大多数十岁左右的孩子确实有点难。有些老师会束手无策,有些老师有畏难情绪,于是借助于手到擒来的作文选,让学生背上几篇,应付作业,应付考试。殊不知,这就像给健康的孩子输了他人的血液,抑制了他们自身的造血机能,造成影响一生的后遗症。 

  有责任心的老师们,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做了许多有益的实验,创造出许多实用的方法。在此略举几例。 

  ●写观察日记 

  这不是一个新方法,却很有生命力。有很多老师坚持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进行作文启蒙活动。学生们通过对一株植物,一种动物或一个人物的日常变化,用看、听、闻、摸等手段,建立起观察的习惯,培养出观察的能力。通过把观察内容记录下来的手段,学会了整理、对比等思考方法。实践了记叙、描写、抒发等表达方法,把观察对象的外形、色彩、数量、质地等写清楚、写具体。把观察过程中内心的期待、担忧、欣喜等心理活动表达真切。 

  笔者有一个朋友,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每次在接新班后,她起码坚持一个学年,学生天天写观察日记,她自己天天批改,天天评讲,发掘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大肆表扬,指出不足之处警示修正。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从规定观察对象,到自选观察对象,学生越写越有章法,也越写越自如。可以不夸张地说,一年的强化练习,为一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写游戏作文 

  在课堂上做游戏,是受学生们欢迎的。老师把写作文必须要有的本领,一项一项设计在不同的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觉到、体验过、练习过。然后点明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每次习作,制定一个目标,指向明确,训练容易到位。一学期设计几堂游戏课,解决几个主要习作目标,再在其他的写作机会中融会贯通。集腋成裘,成果还是很可观的。 

  譬如写人要写表情,刚才游戏中人的表情先后有无变化,让学生在集体讨论后,当场习作。学生刚参与过游戏,兴奋点还未消失,写出片段并不困难。然后,师生共同评议。一定会有写得到位的,也会有写得不足的,通过交流,互通有无。个別学生的例子,化为集体的收获。 

  ●画文同步习得 

  笔者因工作关系,二十多年与三年级语文教学有缘,深感起步作文的重要与艰难。笔者曾与多位基层教师合作“画文同步习得”的实验,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用简笔画、儿童画的形式固定下自己某一个生活场景,然后再将画面内容化成文字。 

  这个实验的思考,是基于对孩子生活的认识。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应该直接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生活,用画面将大脑中的生活印痕重现,再看着画面来习作。这样做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有看图作文的基础。教师帮助学生从小参与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记录生活、表达生活。将作文与做人融为一体,让儿童习作与将来的作文一脉相承。 

  教师们创造性的指导是非常多的,以上实例肯定挂一漏万。愿小学生,都能像教育界前辈所期望的那样“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将来长大成人,也能发一点自己的声音。原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 朱丽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起航蓝水“辽宁舰”正式入列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十年之变
   第A09版:十年之变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热线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特别报道
   第A26版:专题广告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家居装潢
   第A31版:阳光天地
   第A32版:家居装潢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职场方圆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9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从高考作文看小学生习作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升学指导B19从高考作文看小学生习作 2012-09-26 2 2012年09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