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压力越来越大
唐云的画在九华堂出售,开始都是由若瓢送去。另外还有王小摩也经常为唐云跑九华堂。后来,唐云就亲登九华堂之门。当时在九华堂坐堂主持经营的郁文华眼里,唐云修长的身材,和善的面孔,更使他显得风度翩翩,看上去就是一位非常正派的文人。使九华堂的老板和伙计震动的还不是唐云的画,而是他的鉴赏眼光。当时,有一位从江北来的卖主,带来一张题款为八大山人的绢本山水。许多人看了之后,都认为是一张假画。但画的主人脱手心切,九华堂的伙计朱星三便以八角钱的代价把它买了下来。
一天,唐云又来到九华堂。朱星三将此画拿给唐云看,八大山人的这张山水的特异光彩在吸引着他。“你们哪里买来的这张画?”唐云问。“一位外地人拿来卖的。”朱星三说。“是你们留着创牌子的,还是要卖的?”唐云问。“当然要卖的,不过———”“这张画卖给我。”没等朱星三说完,唐云就决定买下。“不过,这是一张假画!”朱星三有点惊异地说。“我看你还是别吃这碗饭了,这样好的画,你们怎能以假画来对待。”唐云说。
朱星三以八角钱把它买进,唐云要买,又是假画,价钱就不好说了。“我是当真画买的。”唐云说。最后,唐云以三十元将这张画买进。原来这是一张南宋无款绢本山水,八大山人是后加款。到了1950年,唐云的一位朋友生活有困难,他就把这张画送给了那位朋友。后来上海博物馆以五百元的价钱将这张画购进,现在这张画为上海博物馆的珍品。
又一次,九华堂买进一张无款的山水,很像唐寅一路的画风。九华堂却以为是清代画家临摹唐寅的假画,随意地挂在厅堂里,很少有人理会。后来,唐云来到九华堂,他虽然无法推断是谁的作品,但从画的气息上判断,肯定这是一张南宋人的画笔。当时,这张画就被唐云买进。后来,一位朋友的生活有了困难,唐云无力相助,就把这张画重新装裱,送给了朋友。要他拿去卖掉换钱花。这张无款南宋山水,后来也被上海博物馆购进,现在被列为一等收藏品。
对唐云的鉴赏眼力,九华堂的老板吴耀祺极为赞赏,他说:“唐云的眼力这样好,他的画将来必然要超群出众,在上海滩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唐云声望的提高,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买他画的人多了,使他感到画山水太慢。画一幅山水,要一次次地渲染,他的艺术态度又严肃认真,不肯马虎草率从事。再说,荒疏的作品,在上海也无法打开市场,这样就常常使唐云有一种“供不应求”之感。于是,唐云想从山水转向花鸟。他虽然偶尔也画些花鸟,但毕竟不是他的所长,他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不敢轻易地作这样的转变。
当时上海画坛,旗鼓称雄的健将,不只是“三吴一冯”,而是大有人在。不要说号称“四任”的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任立凡的流风在执画坛的牛耳,还有以奇崛质朴而独步画坛的虚谷,丰腴而秾丽的赵之谦,刚劲拙厚的蒲华的流风还在起着巨大的影响。老一辈画家中的有风靡大江南北的吴昌硕,温润而平淡的陆廉夫,擅写青绿山水的吴穀祥,以写佛教画著称的王震,参用西法、遂出新意的程璋,隽峭多姿、时推高手的郑昶,都还称雄于画坛。同辈的画家中,更是千帆竞发,争雄于画坛。像吴湖帆、吴待秋、吴徵自不用说了,其他还有张善孖、张大千兄弟的威震南北,以写山水梅石而扬名的钱瘦铁,山水名家贺天健,清丽温静的花鸟画派江寒汀,笔力纵横、时出新意的谢之光,吴昌硕的继起者王个簃,浑拙壮伟的朱屺瞻,画云水尤称独绝的陆俨少,美术教育家刘海粟,深得恽南田没骨法三昧的张大壮,笔墨凝重的来楚生……在这样一批高手云集的层层包围之中,如何才能跨出新的一步,唐云不能不慎重地考虑。
唐云有他自己的主见。海上画家云集,流派纷呈,学任何一家一派,都没有出路,特别是对风行一时的画派,他认为更不可以学,学了则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跑。唐云是不甘心随波逐流、跟着别人跑的画家,他认为各派有各派的看法,每派有每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