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最近在虹口区准备买一套二手房。在东宝兴路附近的一个小区,李先生看中了一套房子,价格不是很贵,比周边一些楼盘价格低一两成,原因是这个小区的房子比周边老旧,基本上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原本李先生觉得这还不是一个问题,但当看到了奉化危房坍塌的新闻之后,开始对于是否要购买这套房子犹豫起来。
住房安全是居住的底线,但不少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不同程度存在楼体倾斜、墙面开裂、房屋渗水等房屋安全质量问题。房子究竟安不安全?出现问题了怎么修?维修的钱由谁出?这些问题,都是准备购买二手房的人很关心的。
从全世界范围房屋寿命来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132年,美国是74年。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要求相比有较大距离。特别是许多住房存在开裂等情况,但究竟安不安全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看房者来说,除了要关注房龄之外,还要关注房屋有没有漏水、开裂等问题。
房屋主体结构缺陷主要有三种:第一,有的房屋过了沉降期依然下沉不止,因结构不完善,使用超过一定年限的房屋承重体系承载力不够;第二,房屋出现结构性裂缝,不少存量房屋已出现墙体和楼板的结构性裂缝;第三,房屋结构部位渗漏,墙体结构出现中空造成墙面脱落。
通过查询法律法规会发现,对于解决存量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缺陷、维修资金不足以承受房屋大修所需费用时的处理并无规定,这意味着一旦房屋出现了问题,而且超过了保质期以后,可能需要业主掏钱解决。因而房子的维修基金,也是购房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已没有了维修基金的话,那将来一旦出现问题,便只有自掏腰包。
申城有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售后公房,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房屋的问题肯定越来越多。虽然有关部门会对一定年限住宅定期“体检”,但如何筹集资金维修却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究竟是该修修补补还是推倒重来?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标准。特别是在有关费用的筹措上,有关专家建议采取“开发商摊一点、业主出一点、政府贴一点”的办法统筹落实解决,让老百姓住得安心,住得放心。 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