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部电影叫《疯狂的石头》,现在我来讲讲发生在我们家里的一块“石头”的故事。
那是四十年前的往事,我当时十来岁。叔叔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筑路队工作,5、6月间,家里忽然收到他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孤零零的一块“石头”,没有其他东西。这块“石头”有几斤重,略带点黄色。全家人围着看,都弄不明白叔叔为什么会千里迢迢地把一块石头从东北寄到上海?邻居听说了也跑过来看热闹,看过后也都摇头不解。
当时联络不便,只得存下疑问,把“石头”移到天井里安了家。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石头”一点点变小了。过了两三个月,“石头”不见了,大家也把这事给忘了。
春节到了,叔叔回家探亲。家人想起那块“石头”,就问怎么回事。叔叔说:“什么石头啊?那是一块冰糖呀!我好不容易得到的,就连忙托队里的同事送到县城去寄回家里给你们吃。我想你们可能会明白这是什么东西的,所以就连信也没写——”听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冰糖经过风吹雨打之后,一点点地融化,最后自己“跑掉”了。
“石头”的故事在我们家里流传了好多年。有的年轻读者可能会觉得好笑,一块冰糖,值得那么大惊小怪吗?今天吃点糖是不稀奇的事情,超市或食品店里食用糖敞开卖,而且倡导居民不要过多摄入糖分,这样身体才健康。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计划经济年代,基本生活用品和食品都要凭票证才能购买,能够获得一份票证之外的东西,是多么的珍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