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21世纪现代化的传奇,这座城市,充满着许诺也舒展着诱惑。不同于以往一些展现老上海风花雪月的展览,这次展览探源的是上海的现代建筑,聚焦的是住宅建筑以及由此展开的市民生活文化,其中包括文学、电影等诸多方面。曹杨新村作为工人新村的样本,供观众以点看面,而上海图书馆则为展览提供了上海老地图等馆藏支持。
本次展览涉及许多上海的历史资料、文献,策展过程中,张梁与其团队为此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大上海计划——一个现代都市计划的范例”板块中,张梁收集了当时的图纸、地图等资料,并挖掘出了这项计划中的重要人物——董大酉。董大酉是一位建筑师,当时被任命为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顾问,称得上是上海最早的城市规划师。展览特地呈现了董大酉研究的自宅模型,这是一栋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孤岛——现代生活的样本”这一部分,主要探究了1937年至1941年上海租界内的建筑、市民生活、市民文化内容。
上海图书馆提供的10多张馆藏的上海城市地图,让观众触摸到城市变迁的脉搏,现今最繁忙路段在当时已依稀可辨,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经纬线,让人颇有亲切感。“工人新村——中国现代主义”板块将时间线转向1950年代“工人新村”建设时期,这一部分的重点是上海最著名的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展览展出了曹杨新村早期规划的建筑模型,并以此为出发点探索曹杨新村的发展。
展览还以视像的方式呈现了对普通上海市民的采访以及他们的故事,观众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策展人张梁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一个供人“看”的展览,也是一个可让人“读”的展览。
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叶汝强说,上图为本次展览提供了大部分展品以及文献资料,其中包括13份珍贵原件。对于上图馆藏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他表示非常高兴。
展览即日起至10月9日对公众开放。